Wednesday, December 3, 2014

心理健康的帶養環境--當爸媽的心理準備(posted on Sept 17)

當我們思考心理健康的帶養環境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是只需要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就會發生的,心理環境是家庭每一方都有影響的:爸媽的人格特質,寶寶先天的氣質,親友間的支持或壓力,家庭經濟等等,交相影響形成每個家庭獨特的圖譜。不過,自己帶養寶寶的爸媽應該會同意我給新手爸媽建議的心理準備:

1. 容忍生活被打斷--再也沒有任何人生時刻像寶寶生命的頭幾個月這樣破碎,由於寶寶全然地依賴著我們,我們的生活完全依照寶寶的需求重新安排,寶寶的需求會是第一位,這表示關於我們自己的渴望至少在前幾個月會刻意被隱沒,這是當爸媽的犧牲與奉獻,好消息是當寶寶越來越大,開始有辦法探索世界時,打斷便會緩慢逐漸地隱沒。

2. 培養修補能力--前面的文章提了許多映射式帶養,我們會詢問要嚐試錯誤多久,才能培養映射式帶養,Tronick and Cohn (1989)有一個有名的研究觀察一般親子之間,雙方對不起來的時刻,他發現在爸媽和嬰兒的互動裡,平均會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爸媽會猜錯寶寶的意圖,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這裡開始,由每天的互動中逐漸培養自己的修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對不上焦的時刻裡,爸媽如何迅速地調整和寶寶的互動,也就是這樣的修補幫助雙方開始培養默契。

3. 拆解所有的理所當然,再逐漸建構--寶寶是張白紙,他仰賴我們介紹這個世界的所有人事物給他,因此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方式期待他應該如何如何,當爸媽最有趣也最有挑戰的一部分是如何拆解所有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到寶寶可以理解的程度,例如我們不應該預先期待寶寶和我們一樣愛吃東西,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新體驗,我們允許他有個怪表情或是轉過頭去表示不喜歡,於是我們接下來可能會拆解這件事,也許先讓他碰觸玩一下食物,你進入他的體驗,再慢慢地建構吃這件事。

4. 允許自己對照顧寶寶有複雜的感受--再怎麼慈愛的爸媽都可能會有疲倦的時候,半夜三點,已經好幾天沒睡好,白天還要工作,寶寶哭得很大聲,相信我,沒有人在這個狀況下可以不挫折。所謂足夠好的爸媽並不是指永遠不會生氣的爸媽,而是那些知道自己情緒底線,嚐試不同方法跟孩子互動,嚐試統整孩子給自己感受的爸媽。

真是不容易,不是嗎?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在育兒的挑戰裡,我們的承受度與彈性會大很多,情緒會比較平穩,相對地,我們對寶寶的耐心就會多很多,於是,我們會用穩定的方式安撫寶寶,讓他感到安全,慢慢地平靜下來,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環從此便持續不斷。


Tronick and Cohn(1989) Infant-mother face to face interaction: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m coordin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miscoordination. <i>Child Develpoment</i> 60: 85-9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