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2, 2014

如何處理幼兒的情緒4-- 敘述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想談得是對寶寶說話與幫助幼兒們學會敘述自己體驗的重要性。在心理諮商或輔導的服務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幫助有情緒挫折的孩子建立個人故事,因為在敘述的過程中可以改變或賦予原本破碎的經驗新的意義。雖然,爸媽不應該是治療師,但是幫助孩子建立敘述的能力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我們要來談敘述的準備--多跟寶寶說話,很多的親職書籍都談過"多跟寶寶說話"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因為寶寶愛我們,所以他們會很仔細地聽我們跟他們說些什麼。在這些說話的互動中,我們的愛可以讓寶寶的語言發展早日開花結果。我個人非常贊成在寶寶出生沒多久,當他開始有較長的清醒時間,爸媽可以多對寶寶唱兒歌,拿玩具跟他們互動,多跟他們說話。雖然寶寶在一歲以後才可能開始有比較多口語上的回答,但是在八九個月時,寶寶已經可以用身體語言來回答我們了,身為媽媽,我必須說觀察寶寶如何嘗試回應我們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所以對寶寶說話該說些什麼呢?我記得自己經常跟孩子說我們現在在做什麼,我們要去哪裡,為什麼我們現在在做這件事等等。我並沒有期待寶寶完全聽懂這些抽象的內容,我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寶寶感覺得出來我尊重跟他的夥伴關係--既然我們成天在一起,我希望寶寶也知道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事。這樣大量,不厭其煩地和他說話,讓我兩個孩子在滿十個月前就已經會說好幾個疊字。

語言正常發展不是只有幫助幼兒和世界溝通,語言的獲得對於心理健康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人的腦部定義當下經驗時會連結那些清楚和不清楚的記憶,每一次的憶起其實都是透過主觀(有過去經驗的影響)而再度被陳述出來。對於心理健康來說,情緒之所以可怕是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描述這些感受,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於是,這些四散的感覺與片斷於是在意識與淺意識層面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而當我們嘗試讓海馬回(腦部的負責區塊)工作,統整這些清楚與不清楚的記憶,我們可以更健全地定義當下自我的經驗,“敘述個人故事” 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敘述的引導可以早在一歲半到兩歲就開始,當你和孩子一起經歷了某件事,例如經過一隻大狗,你可能會對他說,“哇!好大隻的狗!”你的語氣會傳達某種情感--讚嘆,緊張,鬆了口氣等等,你可能跟他說”媽媽剛剛有點緊張,你也有點緊張嗎?“ 看看孩子有沒有任何回應,在這個過程裡,孩子經驗到你突然將他拉近,繞比較遠的路,他看到你神色警戒,身體變得僵直,這是很突然的狀況,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為什麼這樣,直到你開始跟他敘述剛剛發生什麼事,他才能將剛剛這些四散的身體體驗,情感經歷整合起來,幫助他瞭解“哇!原來剛剛發生了這件事,媽媽是在保護我“ 。

在寶寶還沒有能力回答前,和寶寶分享自己在共享情境下的感受(請注意這裡指得是和寶寶分享他可以觀察到,當下正在跟你共同經歷的情境)。此外,描述寶寶當下可能經歷的感受可以先幫助他們建立敘述的基模。如果你讀得到他的臉部與肢體表情,你可以幫他定義出他現在的感覺狀態。當寶貝開始有回答的能力時,我會建議用問題引導他將自己的個人故事講出來,舉上一段的例子而言,你會問他“你有發現媽媽帶你繞了一下嗎?” 若他點點頭,你會問”你猜為什麼?“看看他有沒有任何想法,然後你跟他確認說”對啊,因為那隻狗好大,媽媽想保護你” 然後你可能會問他“剛剛看到那麼大的狗狗有什麼感覺?”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在引導他運作他的海馬回開始將自己清楚與不清楚的身體記憶整合起來,因為這些累積的練習,你會發現慢慢地,孩子的敘述能力增強,他的邏輯慢慢建立起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定義與表達他當下的經驗。

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無法看到他在外面發生什麼事 (例如上學以後),如果我們齊備了他敘述的能力,我們可以透過他的敘述來理解他主觀定義的挑戰,於是我們知道他是怎麼想這個情況,他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在他的敘述之後,我們能夠盡到當爸媽的責任去協助他,讓他不至於感覺孤立無援而傷害自己或他人。幫助他學會敘述自己的情緒經驗是他一輩子都能受益的能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