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 2014

映射式的帶養2--思考範例 (posted on Sept 15)

每位爸媽對於理解情感與表達的能力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理解概念後對於如何執行也不一樣,由於我是個實務工作者,因此我對於理論與觀念如何應用在生活裡有著極大的熱誠。因此延續上一篇觀念的介紹,我想用耶魯大學嬰幼兒心理服務主持人 Professor Slade, A.發表期刊中所舉的一個映射式思考來和大家一起理解映射式思考是如何在互動中進行的:

有一位媽媽在陳述自己和一歲多的幼兒經歷的互動衝突中說了:

有時候呢他顯得很生氣 (孩子情緒的觀察)

我也不確定為什麼 (對孩子意圖的不確定帶給自己的感受)

他指著一樣東西,於是我拿那個東西給他,但是結果那不是他想要的,這讓我很迷惑 (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

因為我不確定他到底要甚麼,為什麼會這麼生氣 (對孩子意圖的不確定性)

有時候他想去碰危險的東西,我不會讓他碰,因為那太危險了,他也會非常生氣 (媽媽區辨自己和孩子不同的心智狀態)

我會想要在那個當下把他抱起來,但是當然他正在氣頭上,一點都不想要我碰他或讓我抱起來 (媽媽體認到孩子擁有和自己不同的情感)

我這樣做其實對他是個打斷 (媽媽對自己處理行為的客觀觀察)

我明白了「把他抱起來」其實在那個當下,是我自己的需求,是我需要把他抱起來,因為希望這樣他可以感覺好一點,但是那不是當下他需要的,於是我很快地把他放下來 (媽媽映射了當下兩人需求的不同,針對這樣不同的心理狀態在行為上做了調整)

******************************************************************************
在這個例子裡,最寶貴的分享是媽媽體認到自己當下的處理方式原來是針對自己的需要,並不是孩子當下的需要,就算是相處一年多了,爸媽還是有時候無法理解孩子的意圖是甚麼,或許連幼兒們也不清楚,他們清楚的是心中那個無法表達的渴望,例如在這個例子裡是被滿足。

在陳述這個衝突過程中,這位媽媽展現了有彈性的映射式思考,清楚地將屬於自己,以及屬於孩子不同的情感與意圖表達出來。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幼兒再帶養中是被尊重的,是被嚐試理解的,當爸媽以理解他們的方式進行帶養,假以時日,這樣映射式的帶養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邁向心理健康!


範例節錄於Reflective Parenting Programs: Theory and Development (Arietta Slade, 200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