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4, 2014

寶寶的照顧時間表

一歲到三歲的幼兒們喜歡有常規的生活,每天在相同的時間做相同的事,能夠帶給他們許多安全與可以預期的控制感,對家有幼兒的爸媽而言,挑戰是將寶貝的時間表放在自己的時間表之前,所有爸媽想做的事都必須先想好如何在不同環境滿足寶貝的常規,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應變孩子的需求,才有可能順暢地執行。例如在當媽媽前,明明一個早上可以完成三件事,有了孩子後,必須給自己與孩子足夠時間,目標可以調整為完成一件事,這樣有餘裕的時間可以處理突發狀況(幼兒們常會有許多突發狀況,例如三歲的幼兒在捷運上突然大聲宣布自己要尿尿,這時不管到站了沒,下一站就必須先下車處理孩子的需求),自己也不會因為必須趕著做三件事而心浮氣躁,對孩子產生情緒。

那麼小寶寶的時間表呢?曾聽過一些媽媽針對前幾個月寶寶的睡睡醒醒提出如何開始建立常規的疑問,更有在工作上遇到新手爸媽,在不理解寶寶的生理尚未成熟下,嚐試"訓練"寶寶睡過夜而不斷拉長夜晚的餵奶時間,讓大人寶寶都挫折的情況。因此針對小寶寶,以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們該如何看待常規呢?

我認為在頭兩個月,寶寶和媽媽都還在互相適應前,所謂的"常規"就是盡量地滿足寶寶的需求,一般新生寶寶在兩到三小時需要被餵食,原因很簡單,他們胃的容量還很小,消化系統還在成熟,所以他們一次只能喝入少量的奶,因此在這個階段爸媽該做的是跟著寶寶的需求調整自己的時間表,當他需要喝奶時就餵養,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睡眠不足想要強迫寶寶喝多一點或是在半夜忽略寶寶的哭聲。當頭兩個月寶寶需要睡眠時,盡量不要搖醒他,除非在白天時,他的午覺超過四到五個小時,爸媽可以考慮將他搖醒哺乳。如果真的想要開始建立照顧的時間表,我會建議不要急,在寶寶滿月後,如果哺餵順利,可以看寶寶每次的狀況,在白天餵完奶後,若他沒有馬上睡著,可以跟他說說話,多一點互動,幫助他開始建立日與夜的差別,反之,在夜晚餵完奶後就不要有太多互動,幫助他可以趕快再度入睡。

如果爸媽願意辛苦一點,從第二個月後,可以嚐試不要讓寶寶習慣含著媽媽的乳頭睡著,因為這樣可能無法讓他學習自己睡著,並且依賴吸吮。爸媽可以試著將乳頭或是奶嘴抽離,變換抱的姿勢 (就算寶寶睡著你還是可以拍拍他讓他打嗝),讓寶寶稍微醒來,包裹他讓他躺臥在小床,然後維持近距離地安撫他,讓他依然可以聞到你的味道,觸覺系統仍然感覺得到你的撫慰,重複提供這樣的安撫經驗,看看能不能依靠這兩種熟悉的感覺刺激,幫助他學習試著讓自己入睡。

在兩個月大時,許多寶寶都已經開始出現日與夜的分別,你會發現寶寶白天醒來的時間越來越多,夜晚睡眠的時間也可以拉長一點了。如果你觀察到你的寶寶有這樣的情況,在白天他清醒的時候多跟他說話,對他唱歌或是微笑,輕輕按摩或是運動他的腳等等,都可以幫助他建立白天與夜晚不同的時間表。不過,寶寶和你一樣,每天的狀況不盡相同,照顧者要有點彈性,不要因為寶寶偶爾的行為改變而感到挫折。因為,心理健康的照顧是需要理解寶寶,在所謂帶養挑戰的過程思考自己可以如何調整,理解因為寶寶的發展任務,照顧時間表會因為他年齡的不同需要而依循調整 (例如一歲左右的寶寶只剩上午一個午覺和下午一個午覺,他們不會再有三個小時睡睡醒醒的狀況),這是親職的美麗之處--你和寶寶一起成長,在這些反覆的摸索和調整中,你會逐漸長成有自信懂孩子的爸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