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14

促進心理健康的帶養--談餵食 1

寫了40+篇文章, 以我們文化注重餵養的程度,相信大家會想,到底以心裡健康的角度我們要如何培養寶寶進食, 才能成功地幫助他們養成不挑食也不過量的健康飲食,因此接下來的文章我想要把焦點放在餵食上,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談餵食,以及發展的角度來看如何餵食寶寶,培養寶寶自己進食。在開始討論餵食前,我想要再提醒一次,選擇這些日常帶養會面臨的議題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在這些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被建構起來,因此當帶養越順利,孩子接收的就是溫暖正向的依附情感,幫助他們塑造出健康有價值的自我感,他們的心理發展就會健康。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常常幫助因為餵食不順利而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爸媽壓力大或極度挫折的親子,因為孩子長得瘦小而焦慮是所有父母都會有的情緒,我們工作的重點並不像醫療團隊一樣完全聚焦於寶寶的進食量,嬰幼兒心理更關注地是寶寶在抗拒過程想要溝通什麼?他厭奶嗎?他不想被強迫嗎?他有沒有感覺飢餓?他感覺到時會表達嗎?我的美國好友曾跟我分享他小時候不吃蔬菜的原因只是因為她不想吞“綠色“的東西 ! 我另外一個朋友的孩子則是在三歲時吞嚥青菜噎到,從此他完全不吃青菜!其實,幼兒的世界比我們的單純,但是常常因為單純所以效果就被無限地放大 (綠色的東西不能吃,床底下有大怪物等等)。可是身為爸媽,我們需要瞭解他們的情感,因為再怎麼愕然,對孩子們來說都是真實的!

促進心裡健康的餵食會有那些原則呢?嬰幼兒心理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享受進食,當他們從好的進食經驗(不被強迫或規定)中理解吃飯是件愉快舒服的事時進食成為孩子自己負責的事如果這是我們的目標,帶養要朝哪些方向才能幫助孩子往這個目標邁進?

1. 確定寶貝有機餓感,有些爸媽由於寶貝吃得少過於焦慮,會不斷地給寶貝少量的食物,整個下午每一兩個小時就吃一些餅乾或水果的情況下,晚餐時間很難有飢餓的感覺,當然孩子看到一大碗飯要逃之夭夭。

2. 嘗試相信孩子的身體需求,這點對於家中寶貝落在生長曲線下的爸媽來說很困難,因此在我的工作中,我常會建議爸媽每天只找一餐來觀察 (這樣爸媽可能比較做得到)--健康的孩子如果活動量夠一定會有飢餓感,因為那是他身體的基本需求,我們必須讓孩子有機會感受與表達這樣的飢餓感,孩子的胃口有大有小,就像成人也不一樣,不要一味地強迫孩子多吃,孩子的身體會知道需要多少食物,那一定是有時比較多有時比較少。

3. 幼兒期時停止追在後面餵食的行為,讓他坐在餐桌,讓他關掉電視,讓他跟你一起專心吃飯,我們建議爸媽在一開始培養孩子享受進食時允許寶貝邊玩食物邊吃,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這段時期,在一歲前後,寶寶開始嘗試自己餵食,或多或少,他們用手或用湯匙體驗邊吃邊玩,不要小看這些體驗,這樣的玩可以幫助寶貝瞭解自己的食物,增進愉快的感覺。

4. 享受進食,在幼兒期的意義是他有辦法在進食時作一些決定。不是指她每樣東西都要吃很多,而是指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裡,她可以自己決定吃的順序或吃的多少,例如媽媽可能會說 “哇!今天有五樣東西都急著進你的肚子一起玩,你來決定先吃哪一樣,...接下來哪一樣要去跟剛剛的豆子玩?“

5. 當他抗拒時你可以如何和他妥協?每對爸媽都一定會遇到幼兒只吃了幾口就吃不下了,如果他上衣餐也沒吃多少,當然會讓我們擔心,我自己的做法是在寶貝不餓時跟他討論他逐漸長大的身體會需要多一點營養,不然會沒有力氣玩(玩是最重要的事!)於是,我會跟幼兒們提議 “當你吃很少的時候我們會擔心你的身體等一下沒有力氣玩,不然你幾歲就多吃幾口,你覺得怎麼樣?”所以三歲就多吃三口,四歲就多吃四口,我還會跟他說“一口最少要半個湯匙,但是你自己看狀況,你覺得自己可以吃一整個湯匙的飯就吃一個湯匙的飯,多出來的你的身體等一下玩的時候可以用喔!”

但是爸媽要記得信守諾言,在他多吃這幾口後不要繼續強迫他多吃更多口,這是兩方都同意的條件,我們要尊重孩子,把自己的焦慮收起來,反正還有下一餐,或是還有明天!

6. 有時候寶貝可能因為先天狀況而偏好特定的嚼感, 在臨床工作中有時候會遇到口腔肌肉張力較弱的孩子,這些幼兒會傾向選擇容易咀嚼的食物,甚至是軟流質的嚼感,若是口腔過度敏感的孩子也可能會有較侷限的進食習慣。如果你的孩子有類似狀況,建議諮詢小兒科醫師,經過診斷後復健治療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孩子。

餵食是個大挑戰,正因為一天有三餐,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餵食對我們自己與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第一步先想想孩子是否可能有先天挑戰,接下來想想孩子在餵食的過程感受到的情感是什麼 (被強迫和被規定無法幫助孩子喜歡進食,影響孩子的胃口甚至會影響之後的消化),最後想想如何促發他喜歡進食 (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下作小決定,甚至是和你一起準備晚餐),如何讓進食變成他自己可以慢慢負責的一件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