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15

爸媽如何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12-18個月(認知與情感)

12-18個月的寶貝們腦部的海馬回區塊比起嬰兒期成熟許多,海馬回的功能是主管長期記憶,因此爸媽們會發現寶貝開始記得幾個小時前甚至前一天發生的事情,這個區塊的逐漸成熟讓孩子發展出"延宕模仿"(deferred imitation),我們會觀察到有時在分享或引導的當下,寶貝們並沒有反應也不會照做,但是過一陣子他會重複剛剛你希望和他分享的動作,皮亞傑認為延宕糢仿這個認知能力開始幫助孩子建立表徵系統,也就是心象,幫助日後他的認知能夠進入抽象2的世界。

對映到親職教育,爸媽應該注意什麼來促進寶貝的認知呢。其實理解寶貝理解力仍然有限,注意力也還短暫後,請爸媽調整和寶貝互動時的期待。爸媽可以準備一些讓寶貝堆疊的玩具,例如大小不一的空杯子或是舊的鍋子與廚具等等。儘量以寶貝有興趣的事物來和寶貝進行互動,在互動中簡單地解說當下情境是很重要的。我們會觀察到寶貝一直轉換玩具,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的工作就是探索和操作,而爸媽從觀察孩子在操作的玩具中,以豐富的表情和語言來和寶貝玩。當寶貝稍稍坐遠一點自己探索時,爸媽記得提供愛與支持,像是安全依附關係中的安全堡壘,可以促發寶貝安心探索。

當一歲半的寶貝開始有語言時,對於日常生活爸媽想要寶貝遵行的,可以開始給他兩個選擇,例如吃水果的時候讓他選擇吃橘子還是吃蘋果。這兩個選擇都是你可以接受的,但是因為孩子自己做了選擇,在社交情感的發展上促進了寶貝發展自主。這個時期的寶貝對於自己的衝動還不能完全控制。因此有時候情緒興奮或是挫折的時候,有的寶貝會有尖叫,咬人,打人或是鬧脾氣的狀況,其實與其定義這些是攻擊行為倒不如定義它們為龐大情緒導致的行為 !

我們會先同理孩子因為無法用口語表達清楚內在情感。不管是過於興奮或是憤怒,寶貝這些傷害性的行為不見得每次都含有要傷害別人的意圖,他只是受衝動性的驅使產生這樣的行為。當然爸媽會去制止這些行為,但是在制止的當下爸媽還可以用映射式的回應來幫助孩子定義自己正在經歷的情感,例如你會對他說"寶貝太高興了,但是我們很高興的時候也不咬人,會痛痛,很高興的時候可以大聲拍拍手。" 在這樣的回應裡你: 1.定義了他的情緒經驗 2. 設定限制 3. 引導寶貝還可以如何表達,你每一次都這樣做,相信幾十次後寶貝學習到其它表達方式,這個咬人的行為會逐漸減少。如果寶貝的語言發展還不太成熟,你可以教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他可以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意圖。

如果爸媽很確定寶貝的行為是攻擊,我們就需要思考為什麼他需要攻擊,這些攻擊意圖下都可能有真正的情感渴望,例如攻擊手足是因為嫉妒 ;攻擊爸媽是因為自己的渴望被限制。我們如何針對這些渴望情感做親職的處理,而不是用處罰來削弱這個行為,因為這個渴望可能用另外一種問題行為呈現。例如處理嫉妒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爸媽的注意力,要不想被限制就要先遵守規定,在被爸媽允許的時間和場所滿足自己的渴望。總而言之,認知和情感的發展密不可分,情緒越平穩寶貝越能將注意力放在周遭事物,盡情探索與和世界互動,豐富的觀察與互動促發了腦部發展,幫助了認知發展。因此,爸媽的理解與支持成為促發寶貝情緒與認知穩定發展的原動力 !

Monday, March 23, 2015

爸媽如何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6-12個月

在前一篇文章分享了爸媽可以做哪些事來促進0-6個月大嬰兒的腦部發展, 接下來我整理了在6-12個月的發展, 希望爸媽可以做些事來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這個相同主題的內容全部都是在零到三歲的網站上經過我的閱讀消化後, 跟大家分享:

在6-12個月時, 爸媽最常觀察到寶寶會重複抓取並丟掉同一個物體, 這並不是寶寶要惹我們生氣, 這樣重複的動作, 在動作上幫助寶寶熟練這個動作, 在認知上他經由這樣的重複學習觀察物體的操作與大人的反應. 在這些重複的經驗中, 寶寶的腦部神經元開始建立迴路. 零到三歲協會建議爸媽在這個階段讓寶寶接觸一些有趣的物體 (當然是要放在嘴裡不會讓寶寶噎到的大小或質感), 在寶寶經驗這些物體時, 爸媽保持高度興趣參與寶寶的經驗. 例如:既然寶寶喜歡重複的經驗, 爸媽們可以提供大小不一的容器讓他們重複放進去倒出來, 爸爸媽媽在一旁一起參與或協助. 這些重複幫助他們觀察因果, 開始看到自己對世界可以產生的作用是什麼.

在認知上, 有的爸媽會很好奇, 如果我們用識字卡提早教會寶寶識字, 是否對寶寶的認知發展有幫助. 其實, 對寶寶最有幫助的是從和爸媽的互動中學到的一切. 因為愛我們, 寶寶觀察我們跟他們分享的一切, 例如洗澡的時候告訴寶寶身體部位, 跟我們親密有趣的互動絕對比單調的讀字卡更容易讓神經元產生連結!

在動作發展上, 6-12個月的寶寶簡直是每個月都可能有新的進展, 從躺著到爬行, 站立甚至到最後走路, 如果我們傾聽身體發展的智慧, 身為爸媽的我們應該要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我們的寶寶有大量練習動作的機會, 足夠的練習幫助寶寶發展較好的協調能力, 這些運動也讓寶寶的軀幹更強壯. 通常建議爸媽在和寶寶互動時, 若寶寶某個動作已經比較熟練, 我們可以增加一些變化和挑戰來讓寶寶克服, 利用將抱枕放在必經的路上來讓爬行的寶寶試試看如何處理這個狀況, 看寶寶能不能在環境的變化下有更多動作的練習.

在語言的發展上, 爸媽們可以開始大量地多和寶寶說話, 新生兒腦部的語言區是能夠區辨許多不同語言的, 當主要照顧者一直不間斷地和寶寶說話, 這些互動經驗中提供的語言便增強了這個母語的神經迴路, 對於日後寶寶學習語言有很大的幫助. 請多跟寶寶一起讀故事書, 不過無須擔心一定要逐字逐句讀完, 寶寶通常都喜歡看圖片, 所以有時候甚至爸媽只是照圖案自己編故事都沒關係, 只要是和寶寶一起做, 你的語氣, 你和她對看得眼神和你活潑的語調都是在幫助他建立起神經迴路.

在社交情緒的發展階段上, 這個階段的寶寶們發展出和爸媽或是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 我們在生活上會觀察到寶寶對陌生人的靠近會感到焦慮甚至抗議. 這是正常的, 這表示我們之前的照顧夠好, 讓他們建立起親密的感情. 這是第一年發展中社交情緒最大的里程碑--孩子學會了區別親疏遠近. 這樣的焦慮與抗議只說了一件事--"我需要你, 因為你和別人對我的意義不一樣." 在這個階段裡爸媽可以學習嘗試理解寶寶因為害怕失去而大聲抗議的原因. 也是在這個時期, 我們鼓勵爸媽多擁抱孩子, 多用行動來增進交流式地情感!

六到十二個月的寶寶讓爸媽充滿驚奇, 不管是動作上的移動或是嘴裡發出的聲音, 很快地, 某一天我們會突然驚覺寶寶看起來像個小幼兒了. 那個曾經“乖乖躺著的寶寶”不見了. 非常希望看完這篇文章, 爸媽們可以理解在這些忙碌的探索和經驗中, 寶寶如何幫助自己腦部的發展, 也希望爸媽們可以理解自己每天的互動如何促發了寶寶的腦部發展. 因為這些付出是爸媽們可以給與寶寶最寶貴的禮物!

Wednesday, March 11, 2015

如何處理當爸媽的心理壓力

最近讀了一篇談爸媽的同儕壓力的文章, 加上對自己與身邊朋友的觀察, 覺得其實爸媽之間的同儕比較壓力; 或是爸媽和長輩之間因為教養不同而產生壓力源; 是很值得關注的議題. 雖然這篇文章不是只針對嬰幼兒族群的爸媽而寫, 還是想跟大家分享.

近年來, 資訊的多元化與網路平台的便利給與親職資訊許多豐富的方向, 但是對於爸媽如何選擇卻容易感覺困惑--例如: 如果爸媽注重的是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容易面臨同儕間擔憂孩子無法適應日後的責任與壓力; 如果爸媽注重的是孩子的課業表現, 又容易面臨被同儕貼上虎媽或鷹爸的標籤. 最近一次的公開演講也有家長困惑地詢問在不同的專家那得到相左的建議, 自己感覺無法適從. 他以諮詢我的專業意見為出發點, 有些諷刺地得到了第三種答案:

聽完他困惑的陳述, 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 "爸爸, 你自己的信念是什麼?“

身為一個早期親子關係的提倡者, 我更關注爸媽自己相信些什麼, 因為爸媽的信念會影響自己如何思考孩子的行為與接下來和孩子間的互動. 爸媽的角色其實有很大的一部份在於理解和接受孩子, 以及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和孩子一起一步步經驗如何解決. 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 爸媽會培養出對當爸媽的直覺--這個直覺建立在選擇什麼或做什麼是對自己的家庭最好的. 換句話說, 因著對孩子氣質的瞭解與對和伴侶間溝通的默契, 我們建立一個當爸媽的直覺--不管做什麼決定, 或是犯了什麼錯誤, 一起走過的過程得到的結果, 會是對這整個家庭最好的決定!

因此與其讓不同親職潮流與專家建議湊出自己當爸媽的樣貌, 我們更應該以自己的親職直覺為核心來選擇適合我們的資訊, 嘗試應用在我們的親子互動中. 因此就算是朋友們可能急於將寶貝送去全腦開發, 或是長輩告訴你寶貝在上小學前應該無憂無慮, 盡量滿足他們所有需求. 我們會跟伴侶討論到底希望和孩子一起有什麼樣的生活經驗, 這樣逐漸建立當爸媽的直覺是很重要的. 也是抗衡周遭同儕比較, 減低自己當爸媽心理上的壓力最好方式. 在此, 我想分享下面幾個方向幫助大家堅定自己當爸媽的信念與培養親職直覺:

1. 思考自己認為當爸媽最重要的事為何: 我們希望孩子如何成長?我們希望如何經營家庭?如何和伴侶一起在教養上站在同一個陣線?當我們可以用幾句話來回達這些問題時, 自己當爸媽的核心信念就會浮現出來, 因此我們不會輕易地被分歧的聲音或意見影響.

2. 思考自己的期待與現實的限制, 找到平衡: 每個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邁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為了這個所謂的成功, 我們常常會幫孩子決定學習的範圍與方向. 例如望子成龍的爸媽安排許多才藝課程, 但是我們思考過孩子的意願嗎?我們思考過家庭生活因為這些選擇而產生, 經濟上的甚至是情感上的影響嗎?例如為了上才藝無法全家團聚吃晚餐等等, 長期下來是對這個家庭最好的嗎?其實, 在必要的時候和現實妥協或是放手, 找到新的平衡是當爸媽需要擁有的彈性.

3. 學習信任自己的直覺: 不管有多少專家給建議, 其實, 最懂孩子的應該是爸媽. 因此不管他人說了什麼, 建議什麼. 把他們當作是好意幫忙但是不全部了解狀況的人. 不需要太被他人的意見耗損, 不過, 這個前提是爸媽要能夠經常性地思考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而不是自我地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或是好的而不知變通. 因為足夠好的爸媽會具備彈性來因應孩子成長而做調整自己的親職方式.

人生的課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親職也是一樣, 適合他人未必適合自己, 因為每個人的個性, 早期生命經驗, 原生家庭的帶養文化都不盡相同, 因為帶養著孩子, 我們擁有另一個機會更認識自己. 在雕塑與映射親職直覺的過程中, 我們不只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家庭意義, 也帶給了孩子生命中深遠的影響, 讓雙方都能感謝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存在!


Monday, March 9, 2015

爸媽如何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0-6個月

美國全國知名的國立嬰幼兒與家庭組織“零到三歲(Zero to Three)"推出了一系列幫助爸媽瞭解寶寶腦部發展的互動式知識庫http://www.zerotothree.org/child-development/brain-development/baby-brain-map.html. 裡面的知識是由波士頓大學, 芝加哥的Erikson Insitute和零到三歲以研究為基礎, 一起合作建構出來的. 我個人覺得很有價值, 因此希望介紹這個網站給與的知識, 幫助爸媽瞭解自己孩子腦部的發展, 也幫助爸媽思考自己在照顧寶寶上做些什麼可以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在這個知識庫裡, 選擇不同年齡層會有不同的引導問題與答案, 爸媽也可以看到不同腦部的區塊影響寶寶什麼樣的發展能力. 我想整理一下用兩篇幅來摘要這些答案與建議. 第一個選擇的時間是懷孕時期, 文中提到在受孕後一周左右, 胎兒的腦部就已經開始發展, 在胎兒出生時, 腦部的腦細胞加上神經元可以達到十億, 但是這些細胞或神經元的連結需要靠後天環境的刺激來幫忙, 此時爸媽需要提醒自己, 在出生的前幾週, 大部份寶寶身體的運作是由lower brain, 也就是主宰生存與否的杏仁核, 腦幹等腦部位來主宰的, 因此寶寶的大哭, 吐奶, 馬上弄髒剛換好的尿布等等都不是他“故意”針對爸媽而來的行為, 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於爸媽的獎賞和惩罰也無法有太多的理解, 因此在生命前幾週, 最好的心理健康帶養方式就是滿足寶寶的需求.

當我們選擇零到兩個月大寶寶的腦部發展時, 我們可以看到哺餵母奶對於寶寶腦部發展的重要性--母奶中富含油脂可以幫助神經元與腦細胞覆蓋“髓鞘質”, 髓鞘幫助神經元與腦細胞傳達與接收更清楚的訊號. 雖然如此, 文中並無強調非要餵養母奶不可, 反而是呼籲大家尊重母親餵養方式的選擇, 我想原因很簡單, 如果因為餵養母奶讓媽媽承受極大的壓力, 弄得親子關係緊張,  反而得不償失. 因為文中花更多的篇幅來提醒爸媽們在餵養時給寶寶關愛的注視與舒適的碰觸, 這些刺激與互動更能促進寶寶腦部的發展.

碰觸與擁抱(touch)是新生兒到六個月大的寶寶最重要的一個感官經驗, 經由碰觸與擁抱, 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安穩地在爸媽懷裡的感覺就像是在子宮裡一樣, 不用擔心會墜落. 因此文中鼓勵多抱抱寶寶.  有的爸媽會擔心多抱抱寶寶會不會寵壞他, 其實到了一歲左右, 當寶寶發展出更多的動作技能時, 爸媽抱抱寶寶的機會會跟著減少, 因此不要擔心寶寶永遠會需要你抱著他. 此外, 之前提到的嬰幼兒按摩也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在嬰幼兒按摩裡, 爸媽不只按摩寶寶的全身, 還包括關愛的眼神和語調, 幫助寶寶進入自我調節. 不過, 當寶寶有先天狀況無法被抱在懷裡時, 千萬不要忘記用眼神與聲音“擁抱”寶寶, 因為傳達愛的方式有許多種. 

如果爸媽想要促進零到六個月大的寶寶的語言發展,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和寶寶說話, 照顧寶寶時告訴寶寶現在你要為他做什麼, 帶他去哪裡之前也可以先告訴他, 雖然寶寶不能瞭解你抽象的話語, 但是你不斷地跟他說話傳達的是一個安全感與深厚的感情, 也提供了許多機會讓他用自己的聲音回應你. 一般而言, 兩三個月的寶寶會開始用聲音(cooing)回應爸媽. 在促進寶寶的視覺發展上, 文中提到不需要花錢去買許多的黑白玩具.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見怪不怪的物體對寶寶來說都是很有趣的, 讓寶寶可以看到你, 爸媽豐富多變的表情是最好的刺激. 通常寶寶在三到六個月之間, 兩隻眼睛的視線應該要可以聚焦在一起, 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 寶寶的視線會交錯, 這樣的情況叫做Strabismus, 此時為了不要有雙重影像, 寶寶會停止使用其中一隻眼睛. 所以觀察到寶寶有這個情況要記得諮詢小兒科醫師.

關於聽覺發展, 爸媽有時候會有疑問包括“放音樂給寶寶聽可以促進他的腦部發展嗎?”其實目前並沒有研究可以清楚地指認音樂與寶寶腦部開發的關連. 但是音樂的確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 從古至今, 搖籃曲大多都是輕柔的旋律, 因此即使不能確切地證實何種音樂可以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多放音樂給寶寶聽還是可以讓寶寶接收到不同刺激, 依照音樂的形式與節奏可以幫助寶寶更警醒或是更放鬆, 不過音量不宜太過大聲因為寶寶的聽覺還很脆弱容易損傷. 除了播放音樂, 也不要忘了寶寶最愛的聲音--爸媽的聲音. 可以試著對寶寶唱兒歌. 在唱兒歌給寶寶聽的過程裡, 寶寶可以感受到你的關愛, 你的歌聲不管會不會走音, 都是他們最熟悉最偏愛的聲音, 幫助他們情緒平穩也幫助你自己和寶寶建立更深厚的依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