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31, 2015

爸媽如何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12-18個月(認知與情感)

12-18個月的寶貝們腦部的海馬回區塊比起嬰兒期成熟許多,海馬回的功能是主管長期記憶,因此爸媽們會發現寶貝開始記得幾個小時前甚至前一天發生的事情,這個區塊的逐漸成熟讓孩子發展出"延宕模仿"(deferred imitation),我們會觀察到有時在分享或引導的當下,寶貝們並沒有反應也不會照做,但是過一陣子他會重複剛剛你希望和他分享的動作,皮亞傑認為延宕糢仿這個認知能力開始幫助孩子建立表徵系統,也就是心象,幫助日後他的認知能夠進入抽象2的世界。

對映到親職教育,爸媽應該注意什麼來促進寶貝的認知呢。其實理解寶貝理解力仍然有限,注意力也還短暫後,請爸媽調整和寶貝互動時的期待。爸媽可以準備一些讓寶貝堆疊的玩具,例如大小不一的空杯子或是舊的鍋子與廚具等等。儘量以寶貝有興趣的事物來和寶貝進行互動,在互動中簡單地解說當下情境是很重要的。我們會觀察到寶貝一直轉換玩具,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的工作就是探索和操作,而爸媽從觀察孩子在操作的玩具中,以豐富的表情和語言來和寶貝玩。當寶貝稍稍坐遠一點自己探索時,爸媽記得提供愛與支持,像是安全依附關係中的安全堡壘,可以促發寶貝安心探索。

當一歲半的寶貝開始有語言時,對於日常生活爸媽想要寶貝遵行的,可以開始給他兩個選擇,例如吃水果的時候讓他選擇吃橘子還是吃蘋果。這兩個選擇都是你可以接受的,但是因為孩子自己做了選擇,在社交情感的發展上促進了寶貝發展自主。這個時期的寶貝對於自己的衝動還不能完全控制。因此有時候情緒興奮或是挫折的時候,有的寶貝會有尖叫,咬人,打人或是鬧脾氣的狀況,其實與其定義這些是攻擊行為倒不如定義它們為龐大情緒導致的行為 !

我們會先同理孩子因為無法用口語表達清楚內在情感。不管是過於興奮或是憤怒,寶貝這些傷害性的行為不見得每次都含有要傷害別人的意圖,他只是受衝動性的驅使產生這樣的行為。當然爸媽會去制止這些行為,但是在制止的當下爸媽還可以用映射式的回應來幫助孩子定義自己正在經歷的情感,例如你會對他說"寶貝太高興了,但是我們很高興的時候也不咬人,會痛痛,很高興的時候可以大聲拍拍手。" 在這樣的回應裡你: 1.定義了他的情緒經驗 2. 設定限制 3. 引導寶貝還可以如何表達,你每一次都這樣做,相信幾十次後寶貝學習到其它表達方式,這個咬人的行為會逐漸減少。如果寶貝的語言發展還不太成熟,你可以教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他可以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意圖。

如果爸媽很確定寶貝的行為是攻擊,我們就需要思考為什麼他需要攻擊,這些攻擊意圖下都可能有真正的情感渴望,例如攻擊手足是因為嫉妒 ;攻擊爸媽是因為自己的渴望被限制。我們如何針對這些渴望情感做親職的處理,而不是用處罰來削弱這個行為,因為這個渴望可能用另外一種問題行為呈現。例如處理嫉妒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爸媽的注意力,要不想被限制就要先遵守規定,在被爸媽允許的時間和場所滿足自己的渴望。總而言之,認知和情感的發展密不可分,情緒越平穩寶貝越能將注意力放在周遭事物,盡情探索與和世界互動,豐富的觀察與互動促發了腦部發展,幫助了認知發展。因此,爸媽的理解與支持成為促發寶貝情緒與認知穩定發展的原動力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