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7, 2016

寶寶懂的比我們想的多很多!

今天分享發展心理學裡有名的"靜止臉龐"實驗 (Dr. Tronick)
在這個實驗裡我們會看到一歲的寶寶如何敏感到媽媽的表情
在媽媽面無表情時寶寶感覺困惑與痛苦 開始哭鬧
讓我們思考自己在互動中傳達了什麼情感給自己的孩子

Sunday, April 17, 2016

幫助寶貝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親子教養或是每天的互動裡, 爸媽經常對嬰幼兒們衝動性通常是很難理解的. 有時候他們無謂的堅持讓我們愕然失笑, 有時候他們立即性的宣洩又讓我們七竅生煙. 在之前的情緒發展相關篇幅中, 我們討論到自主情感的發展, 相信許多爸媽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與讓孩子追求自主之間產生矛盾--要幫助孩子追尋自主發展, 又要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衝動, 進入自我控制? 如果我們將這些衝動翻譯成我們觀察到的行為可能包括:

“我現在就要......(不管是行為或是玩具)
我一定要....(很難妥協或接受大人的提議)
我不能等....(等待就等於沒有, 於是情緒過度負荷, 號啕大哭)
我不管你說什麼, 我還是....(明明之前教過他規矩了, 他還是當耳邊風)
我只要照我自己的方式...(就算他失敗也很挫折了)”

任何爸媽看著這些陳述, 一定都想起了曾經在親子互動中的拉扯畫面吧!在這些強烈的“我要“裡, 寶貝到底是如何開始增加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慢慢地從一個小野人變成一個有教化, 懂禮貌, 能夠自我克制或等待的孩子呢?到底自我控制是什麼意思呢?

“自我控制”指得是在一個當下, 孩子有能力處理自己強烈的情緒, 並且克制自己做出周遭不希望他做的事. 在自我控制底下第一件事是對強烈情緒的自我安撫. 這也是寶寶針對自我控制的第一個學習.

例如等待媽媽時, 寶寶自己吸吮拇指. 來安撫自己無法馬上被媽媽安撫之下帶來的強烈情感. 這是寶寶自我安撫的能力成形的開始. 但是即使是能夠吸吮拇指進行自我安撫, 大一點的孩子在發脾氣時可能還是很難讓自己情緒平穩下來, 這個時候, 如果家裡有一個安全的角落(並不是主要讓他罰站), 而是讓他可以進行些情緒的發洩或是自己情緒的整理可能會有幫助. 情緒的宣洩包括:

爸媽同理他--“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
然後引導他--"但是生氣的時候我們不打人, 因為打人不對, 不過如果你想發洩一下, 可以摔這幾個抱枕“
在這個角落裡放幾個柔軟的抱枕或是軟墊, 讓寶貝可以在這個角落整理自己的情緒.
你則在一旁確保他的安全與嚐試等他平靜一點時, 再度跟她互動.

通常在這個時刻當下, 許多爸媽可能會用轉移的方式來幫助寶貝, 例如一個十個月大的寶貝拿著電視遙控器, 媽媽邊從他手上拿回來遙控器邊說“這個不是玩具喔, 不過媽媽知道你想按按或摸摸看“, 寶寶一定會因為東西被拿走而號啕大哭 , 媽媽繼續說”我知道你想玩, 你可以玩這個玩具(提供一個功能相似的按鍵玩具)“雖然不滿意自己拿不到遙控器, 但是用哭鬧來測試之後, 發現媽媽沒有退讓, 哭鬧的確沒有幫助, 寶貝就會逐漸轉向其他的玩具了.

我個人覺得轉移的過程如果可以讓寶貝感覺到妳理解他渴望什麼, 並且選擇跟他的渴望有關聯的其它選項(如上述有按鈕的玩具), 寶貝們比較能夠心甘情願地被轉移.

此外, 大人對於自我控制的示範也很重要, 當爸媽自己面臨挫折時, 或許可以示範給寶貝看說, "我現在需要出門, 但是我找不到鑰匙, 感覺很煩, 所以我現在要深呼吸五下, 再來繼續找鑰匙" 在這樣分享的過程中, 大人們其實是在示範可以如何面對當下的挫折.

當然最後就是如何和他一起解決問題--對於幼兒, 盡量不要只對他說“不行”, 而是引導他想什麼時候可以, 或是A事情現在不能做, 那可以做B或C嗎?--以下是幾個例子:

1. 現在不能吃糖果, 什麼時候可以呢?(吃飽飯以後?或是明天去公園玩之前?)
那我們約定好, 你可以自己先選一顆, 放在你會記得的地方

2. 現在需要上床睡覺了, 我知道你還想玩(同理)
不然你帶一個樂高陪你在床上, 這樣明天起來就會記得再跟它玩
我們上床講故事給你跟這個樂高聽

在寶貝練習自我控制的過程中, 如何讓我們自己情緒平穩地做示範與引導是很重要的, 畢竟, 言教總是不如身教,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當爸媽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