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觀察自己是否給了12-18個月寶寶足夠的愛

12-18個月寶寶跟半年前相比, 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會用肢體語言表達. 從認知發展中, 我們知道寶寶對於”我“和”他人“心智的區分在滿一歲前就已經由分享式注意力(例如pointing)和社交參照 (遇到陌生情境轉頭看看媽媽的表情, 從媽媽表情偵測是否危險或安全再進行探索)等這些萌芽的能力中佐證, 換句話說, 滿一歲前, 寶寶已經很清楚有“我想要”的渴望, 雖然他還不知道如何用語言和世界溝通. 但是他會用行動表達, 例如搖頭表示不要, 用手指指著物體顯示”自己希望得到“, 把東西推開表達”不要“或是”這個不對“等等.

一歲到一歲半的寶寶懂得我們說的話比我們想像的多, 尤其是一個步驟或是兩個步驟的指令. 到一歲半時, 有的寶寶甚至可以接受到三個步驟的邀請. 記得我的孩子約一歲一個月時, 有一次洗澡時我讓他坐在澡盆裡, 然後好奇地詢問他說“你可不可以把屁屁抬起來讓媽媽洗一下呢?”想不到他聽完, 真的就自己抓著澡盆的邊緣把身體抬起來讓我幫他洗. 我記得自己非常非常地驚奇, 因為寶寶聽完不像大人有回答“好”或是點點頭. 但是他接下來做的事完全是回應我的指令, 因此在寫到這段時, 讓我想起自己在經歷過這個前語言的發展時, 觀察到孩子如何已經有能力用行動, 可愛地回應爸媽一兩個步驟的邀請.

這個年紀的寶貝的衝動性也是很顯著的, 在這個半年當中, 孩子的粗大動作能力會有許多的進步, 自己走動甚至是可以跑好幾步, 身體的移動比以前自由許多, 因此很多時候在公眾場合我們會看到爸媽對著一歲半左右的幼兒喊著“不要碰”“不要跑”等等. 其實, 寶貝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性 (當爸媽說不能做什麼時, 孩子其實不知道那“可以”做什麼來宣洩自己的衝動). 所以Healthy Minds建議爸媽們少用“不要”的指令, 反之, 可以多想一個步驟來引導孩子, 例如與其說“不要跑”, 爸媽們可以試著對孩子說“慢慢走”. 或是當孩子吵著要玩遙控器時, 在他情緒平穩時邀請他幫你開關幾個按鈕等等. 總之, 當爸媽發現自己整天都在說“不行”時, 可以化點時間好好想想可以如何引導寶貝.

那在這個階段, 爸媽們要問些什麼問題來自我觀察來評估自己是否瞭解寶寶, 是否花足夠的時間, 給了寶寶足夠的愛呢?

1. 寶寶如何和世界溝通?包括溝通他的感情和他的想法?
2. 寶寶對於用動作探索世界有何偏好嗎?他偏好以粗大動作來經驗世界(許多大肢體的活動)還是以精細動作來經驗世界(許多手部活動, 例如堆疊或組合等等)
3. 依照這樣的觀察, 爸媽通常如何和寶貝互動呢?結合他偏好的大動作或是精細動作呢?你們最享受一起玩什麼樣的遊戲呢?
4. 他喜歡假扮遊戲嗎?他最有興趣假扮些什麼樣的主題呢?
5. 寶貝的活動量多寡如何影響你們之間的依附關係呢?(例如活動量高的孩子有個安靜內向的媽媽, 比起另一個精力充沛的媽媽和她活動量高的孩子, 前一組親子帶養就顯得有挑戰性)

在這個忙碌的年齡裡, 有許多爸媽可以陪伴或是共同經歷的事--例如:跟寶貝一起讀故事書, 跟寶貝一起嚐試爬樓梯, 跟寶貝一起玩或假裝講玩具手機等等, 這些時刻裡的注目相視, 溫暖微笑, 都是除了那些吃喝拉睡的基本照顧以外, 爸媽可以傳達愛給寶貝的最好時刻.

請記得一定會有爸媽猜錯寶貝意思而讓雙方感覺挫折的時候, 一定會有那些又好氣又好笑的時刻, 也一定會有疲累但還是必須耐著性子的時刻, 但是, 這些都是值得的. 因為這些時刻, 才能反覆地銘刻著你們之間的親子之愛!

Tuesday, September 15, 2015

觀察自己是否給了6-12個月的寶寶足夠的愛

6-9個月的寶寶越來越活潑可愛了, 由於動作能力的獲得, 他們開始有能力動個不停, 並且用嚐嚐看或是觸摸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 他們用許多表情和聲音來和世界溝通, 他們更會用“行動”的方式來和世界溝通, 例如抓媽媽臉上的眼鏡來表達好奇與探索. 許多寶寶的動作讓我們觀察到大腦快速的成長, 例如, 他可能開始能夠模仿, 由於模仿的能力出現, 對於學習的幫助是很大的. 他們在玩玩具的時候也開始有一些變化, 例如以前只會抓著搖鈴或讓它掉下去, 現在可能會揮舞著搖鈴, 敲打不同的傢具或玩具製造不同的聲音. 有些寶寶甚至在這個時期就已經會開始發出“爸爸”或“媽媽”的聲音, 他們開始會用靈活的方式移動自己的身體, 例如挪動屁股往後退, 或是自己想要扶著傢具站起來等等.

在寶寶還坐不太穩時, 爸媽可以邊跟寶寶玩, 邊幫寶寶變換不同姿勢--趴著, 躺著或是坐在娃娃椅裡. 這些不同的角度都提供了寶寶不同的視野, 增添趣味. 爸媽也可以多和寶寶玩“來來回回的遊戲”, 例如給他一個玩具, 然後用表情或肢體語言跟他要回來. 在這樣的來來回回中, 寶寶享受跟你的互動, 對於他的給予行動可能帶來給你驚奇, 或是你開心享受的表情, 這些都是他最好的社會情感回饋.
在這些互動過程中, 如果爸媽想知道自己是否給了6-9個月寶寶足夠的愛, 可以嚐試回答下列的問題:

1.自己跟寶寶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為什麼會覺得這是最喜歡的遊戲?
2.寶寶是否對玩具有任何偏好?
3. 寶寶很喜歡活動還是他比較放鬆?
4. 他最喜歡哪幾種姿勢?
5. 他如何用肢體語言來探索世界?
6. 你說些什麼或是做些什麼會讓寶寶很有反應?

在9-12個月的生活裡, 寶寶越來越像個小人兒, 他們可以手勢, 聲音或是表情來傳達他們的情感. 他們也開始瞭解簡單的因果關係, 例如, 從他們的觀察中, 他們可以發現"呼叫媽媽, 媽媽就會過來“. 在認知的層面裡, 他們已經建立了物體恆存的概念--當妳暫時離開時, 他知道妳會回來. 但是這不表示他們能夠忍受分離, 有時候他們反而會用更強烈的肢體語言或是聲音來呼叫, 希望你可以趕快回到他們的身邊. 此外, 這個年紀的寶寶會重複地不斷做同一件事, 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重複來學習到如何做, 這樣重複的動作與行為也確保神經元的連結穩固. 新獲得的動作技能幫助他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靠近會探索這個環境. 因此, 當成人可能覺得無法理解寶寶怎麼可以喜歡重複無聊的遊戲時, 她其實是藉由這樣的重複來“變聰明”!

在這個階段裡, 爸媽可以用語言或是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和寶寶進行來回的溝通循環. 這個意思是當寶寶指著一個玩具, 希望你幫他拿時, 可以詢問他是左邊紫色的那個還是綠色的那個. 這樣的詢問可以幫助他不管是以語言(聲音)或是非語言(肢體動作)的方式, 再度表達自己的想法.

至於分離焦慮的部份, 爸媽們可以多跟寶寶玩躲貓貓, 用毛巾將臉蓋起來, 再把毛巾打開讓他看到你的臉. 這樣消失--重現的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增強他的安全感--妳會消失, 但是妳會再出現. 當你需要離開他的時候, 請確保環境裡有一些他熟悉的元素, 例如保姆, 或是他喜歡的熊寶寶. 這些熟悉的元素可以幫助他調節自己的焦慮.  在和寶寶玩的時候, 可以多跟隨他的帶領, 觀察他喜歡什麼, 跟他玩他喜歡的遊戲或玩具.

爸媽如何思考自己對寶寶的瞭解呢?以下歡迎爸媽們想一想:

1. 寶寶的氣質如何呢?例如活動量大還是堅持度高?
2. 寶寶如何讓你知道他要什麼?以及他的感覺?
3. 寶寶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
4. 當爸爸媽媽需要離開時, 寶寶的反應如何, 何種安撫方式可以讓他的焦慮好一些?
5. 對你來說, 離開寶寶最困難的是什麼?觀察自己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喔!

下半年的照顧因為寶寶的活動力增加, 照顧者在體力上會比較辛苦, 但是也因為這些認知能力與技能的獲得, 爸媽會覺得寶寶在自己嚐試探索的過程很可愛有趣, 在觀察自己是否瞭解孩子, 是否給予足夠的愛, 我提供了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希望爸媽們能夠順利地享受寶寶這個階段的活潑與探索!

Tuesday, September 1, 2015

觀察自己是否給了2-6個月寶寶足夠的愛

延續前一篇文章的脈絡, 我想節錄更多Healthy Minds給爸媽們的提醒, 幫助爸媽或是帶養者思考自己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愛. 這些我們給的愛如何幫助寶寶穩健地健康發展. 其實, 大部份的爸媽都在努力給予自己的孩子美好的成長體驗. 偶爾在報章雜誌上, 我們會看到名人分享自己的名牌嬰兒床或是買了名牌嬰兒衣給寶寶穿, 這雖然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不過, 我覺得這確是以成人的角度來想寶寶的需求 (我覺得這樣才是對你好), 對寶寶而言, 他需要的是溫暖和撫慰, 是有人可以一直在他旁邊回應他給世界的訊息. 足夠好的爸媽其實是會想學習如何用寶寶的角度來想寶寶的需求(我想先瞭解你的需要, 再來思考什麼對你和我們整個家庭最好!)

所以來看看2-6個月的寶寶需要些什麼吧!這個年紀的寶寶會開始發出聲音, 寶寶還喜歡看著照顧者的臉模仿面部表情, 或是發出聲音想嚐試跟照顧者說話. 這些能力都是為了吸引照顧者多多跟他們互動. 此時, 建議爸媽們不妨認真地當作一回事, 想像寶寶發出的聲音是要告訴你一件事, 於是順著我們的猜測或想像, 我們繼續跟寶寶說話(很多時候是自問自答). 記得自己在當媽媽時, 我常常對我的寶寶說話, 我會告訴他我現在在幫他做什麼, 等一下我們會去哪裡等等. 雖然我知道寶寶在當下不見得完全聽得懂, 但是我認真地把他當作一個夥伴, 在每天日積月累, 這樣認真的說話當中, 孩子們後來的語言發展真的很早也很順利.

當然發出聲音不會是唯一出現的發展, 很快地, 在三四個月大時, 寶寶就會開始想拿玩具. 於是和寶寶一起玩, 一起探索玩具, 變成了另一個給予愛的方式. 我們會把玩具或是搖鈴放在離他很近的地方讓他試著拿到, 當他拿到時, 爸媽可以做出一個讚賞的表情或是驚訝的表情. 讓他在這個過程經驗到許多正向強烈的情感. 在這些嚐試的互動裡, 很快地, 爸媽們會開始看到寶寶的偏好, 寶寶情感的強度, 寶寶先天的氣質等等. 這是瞭解寶寶的另一個方式. 爸媽會看到寶寶越來越有自己的表情, 配合著他發出的越來越多的聲音, 寶寶真的變成一個小小人, 和當初第一個月那個軟趴趴, 眼神無法聚焦的新生兒不一樣了. 這些都是因為你給他愛, 跟他互動的幫助喔!

在4-6個月時, 寶寶更好玩了, 他們開始翻身, 開始抓取. 跟他們說話的過程中, 他們會給我們更多的反應, 更像是打乒乓球, 而不再是像頭幾個月, 爸媽會自問自答甚至演給寶寶看. 這個時期的寶寶可能會因感覺無聊而呼叫爸媽, 姿勢的變化可以幫助他擁有不同的視野, 增添一點趣味, 所以仰躺, 趴著或是抱起來直立著等等, 都可以讓寶寶有不同的體驗, 這些安穩的變化經驗, 可以促進他日後的探索行為.

若不確定, 爸媽們不妨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看自己給予寶寶的愛帶給自己對寶寶的理解是什麼:

1. 跟寶寶說些什麼的時候他最有反應 (爸爸媽媽是否不同)?他的反應是?
2.寶寶怎麼讓我們知道他需要的或是他現在的感覺 (他怎麼表達)?
3. 我們和寶寶怎麼享受彼此?
4. 跟寶寶一起玩的時候, 寶寶喜歡什麼遊戲? 為什麼我會知道他喜歡?
5. 什麼姿勢是寶寶的最愛?我如何分辨地出來?
6. 寶寶的先天氣質大概是哪些呢?情緒強或弱, 活動量大還是平穩. 有任何觀察的發現讓我訝異嗎?

當我們愛著寶寶, 跟寶寶有著許多的互動與默契, 寶寶於是能在我們的眼裡和表情中看到他們的獨特性. 那是無條件的愛, 不管外在如何改變, 穿不穿名牌衣, 寶寶都能感覺得到他們是寶貴的, 獨一無二的. 他們在這些溫暖和正向的感覺中逐漸成長, 我們身為爸媽的自信心也因此能開始逐漸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