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0, 2015

觀察自己是否給了24-36個月寶貝足夠的愛

一般兩歲到三歲的年紀是情感表達很直接的族群, 雖然發展上不管是手部動作, 肢體動作, 或是語言都有了大躍進, 但是遇到強烈的情感, 幼兒們通常還是無法以語言的方式呈現. 事實上, 我必須說甚至有些成人對於自己的感覺也不太會用口語表達, 所以要求幼兒告訴我們"你怎麼了", 是更困難的事. 由於不太能表達出來, 但是內在的感覺可以是衝動又龐大, 會讓幼兒們感到更挫折更無力而情緒潰堤. 因此, 幼兒們的情緒調節常是帶養者的很想協助的發展之一. 

該如何幫忙幼兒理解他們自己的情緒呢?平時就和幼兒有大量的對話會很有幫助, 由於爸媽或照顧者花時間和幼兒相處, 和他們對話. 告訴他們當下他們在經歷些甚麼. 例如: "火車車廂掉了, 勾不回去, 你好生氣喔!" 當你讀對了幼兒們的情緒, 讓他們感覺被了解的時候, 他們的情緒就比較能平靜下來.

兩歲到三歲的幼兒也會需要多活動, 在不同的活動中, 不管是固定去公園玩, 或是在家中可以有空間讓他們蹦蹦跳跳, 在分享活動的過程, 爸媽可以很自然地介紹周遭的人事物, 拓展寶貝對世界的了解或是物體的意義與功能. 想提醒爸媽的是, 每個寶貝的氣質不同, 有些很大方或是趨近性很高(指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寶貝, 到了新環境對於探索和嚐試不同的遊樂設施是沒甚麼問題的, 可以很開心的接受. 但是有些比較害羞或是趨近性較低的寶貝, 也就是較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寶貝, 或是雖然在熟悉環境裡個性大方, 但是到新環境裡容易害羞的情況, 這些孩子都可能花比較多時間先跟在大人身邊. , 不管如何, 觀察寶貝的氣質, 調整自己對他們的回應與協助. 不要因為他們不像那些孩子一看到遊樂設施就衝過去自己玩而感到失望. 或是一直想要把他推開, 甚至是對於他的害羞感到不耐煩. 其實, 對於那些較害羞的寶貝, 可以在一開始帶著他們嚐試他們自己比較想試試看的遊戲設施, 他們不是不想玩, 他們只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索或是熟悉新事物.

總之, 對幼兒而言, 玩真的是件重要的事, 玩些甚麼最好呢? 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想, 多玩假扮遊戲是很棒的. 因為在假扮遊戲裡有許多角色定義, 社會期待以及不同的情感在其中流動. 孩子能夠試著說出不同角色的情緒經歷, 這對於它們日後的社交技巧是有幫助的.

在假扮遊戲裡, 發展也被全面性地整合. 認知, 語言, 動作都被孩子整合在遊戲中, 但是更重要的是照顧者和寶貝之間那種可以一起享受的感覺. 假扮遊戲可以讓玩的大人與小孩們在現實與幻想中來回跳動, 成人們可以在假扮遊戲中觀察寶貝如何呈現出自己生活的樣貌, 如何呈現對這個世界的了解. 記得有一次, 我們兩個寶貝在玩假扮遊戲的時候把阿公這個角色帶入了遊戲, 老二說了"阿公是警衛." 四歲的老大馬上很神氣地說"你說錯了, 阿公是警.察.局~" (阿公事實上是警察). 這樣的過程讓在旁邊觀察的我們都哈哈笑, 但是由這個片段我們就可以知道, 阿公是在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人, 因此出現在遊戲裡. 雖然他們對阿公的工作內容有初步了解, 但是表達還不是很清楚. 從一個遊戲中我們可以得到關於孩子許多重要的資料, 因此, 從了解寶貝的出發點來說, 假扮遊戲真的是一個大人小孩都高興的工具.

所以到底在這個年齡, 我們應該問些甚麼問題來觀察自己是不是給了寶寶足夠的愛呢?
1. 你的寶貝喜歡談些甚麼? 你如何和他一起享受這些談話的主題?
2. 寶貝喜歡玩甚麼樣的遊戲? 你怎麼知道? 這些遊戲如何幫助你了解關於你的寶貝的事?
3. 你通常跟他玩些甚麼? 都是如何開始的?
4. 在日常生活中, 寶貝如何宣洩自己的情緒? 你通常可以如何協助他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希望這些問題引導出來的答案能夠更完整地幫助爸媽建構自己對寶貝的了解, 調整自己親職的作法, 和寶貝們擁有更多美好的互動.

Sunday, October 11, 2015

觀察自己是否給了18-24個月的寶寶足夠的愛

18-24個月是個很令人興奮的時期, 一方面寶貝的肢體動作較一歲至一歲半之間穩定了, 所以他們較能隨心所欲遞變換姿勢, 表達自己的意圖; 另一方面, 在這個半年, 寶貝的語言開始呈現倍數增長. 他開始把不同的字詞拼在一起, 例如“抱抱你” (真正意思是“抱抱我”), 雖然他的語彙快速地成長. 我們容然會面臨幼兒們急切地想要自己做好每件事, 所以很多時候這些急切地情感還是容易以情緒過度負荷或是肢體的方式宣洩... 有時候他們可能因為說不出自己想說的大發脾氣, 或是自己說不清楚誤導爸媽, 然後自己有情緒. Zero to Three協會的建議是請爸媽延伸孩子的辭彙, 例如當他說“抱抱你”的時候, 爸媽會說:“寶貝走累了, 要抱抱休息一下“ 這個延伸是將他的意圖與背後原因說出來, 同時也是跟寶貝再度確認他的意圖.

這個年紀的寶貝因為發展自主, 會非常需要爸媽給他們可以接受的範圍來讓他們做選擇, 通常建議給寶寶簡單地兩個選擇, 這些選擇都會需要是爸媽可以接受的. 例如"該喝水了, 今天要用鴨鴨杯或是巧虎杯?" 對於該遵守的大原則, 盡量不要用開放式問句詢問寶貝, 讓寶寶有機會回答出自己不希望的答案, 例如"太陽快下山了, 我們回家好不好?" 寶寶回答"不好" ,那可能不免一場拉扯. 但是如果問法改成"我們該回家了, 你要媽媽牽著走還是自己走?" 不管寶寶回答哪個答案都是我們可以接受的.

這個年紀的寶寶尚未能夠連結行為和後果, 所以要寶寶"記得不要再犯"是過高的期待, 事實上, 提醒即使是針對同一件事, 還是有它的必要性, 因為重複提醒時你的表情和語氣, 會一再地復刻 在它們的記憶裡, 因此"不厭其煩"地持續引導真的是常規建立的不二法門.

此外, 開始和寶貝玩假扮遊戲是一個瞭解寶貝世界的方式, 在假扮的過程中, 他會開始將他的想法或是感覺演出來. 即使只是幾個步驟的遊戲, 爸爸媽媽還是可以從這樣的互動中了解孩子是怎麼看自己的世界.多帶孩子出門也是很好的體驗, 玩沙, 玩水, 玩黏土等等, 都可以在這個時期開始, 透過這些感官的遊戲, 孩子們探索著不同的世界, 並在這些遊戲中組織自己的想法, 嘗試與創造. 如果不出遠門, 可以試試跟孩子一起去散步, 沿途編故事或是告訴寶貝一起觀察到的事物. 我記得自己在家帶孩子時, 幾乎每天我們都要出去散步, 沿途我們可以走得很慢, 發現新的一朵花或是停下來看一台貨車經過. 這些經驗中, 我們告訴孩子看到了甚麼, 或是輕鬆地詢問他們喜歡花還是草等等, 千萬不要小看這樣滴水穿石的每日分享. 這些都是寶貝感覺你和他同在的時刻.

所以, 我們該問些甚麼問題來觀察自己是否給予這個年紀的寶寶足夠的愛呢?

1. 他的喜好是甚麼? (包括日常照顧或是遊戲, 例如:他喜歡吃飯還是吃麵? 他喜歡在哪睡午覺? 等等)
2. 跟你溝通時, 寶寶比較會運用表情, 動作還是語言?
3. 寶寶如何表達他的情緒讓你們知道?
4. 寶寶有哪些行為是你帶養起來感覺最辛苦的? 另一半怎麼想這些問題, 他可能有哪些不同處理方式? 你們可以如何互相支持或學習?
5. 你小時候是如何被管教的? 你被管教的方式有影響你如何管教你的寶貝嗎?
6. 看著寶寶的假扮遊戲, 你覺得寶寶的世界整體來說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
7. 有哪些遊戲是你比較享受跟他一起玩的?

這幾個問題其實都是要花時間和寶寶相處, 多觀察寶寶才答的出來的. 很適合用心的爸媽們自我觀察與思考. 不過, 就算是有一兩題答不出來, 現在開始觀察寶貝, 思考自己了解的部分一定不會太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