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5, 2014

如何處理幼兒們突然爆發的情緒2

讀完Dr. Harp的安撫寶寶,回到了Dr. Daniel Siegel的"The Whole-Brain Child",家有幼兒的爸媽應該很期待繼續學習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情緒大暴走? 在那些當下自己應該如何引導與管教等等。在12月2日的文章中提到左右腦並進的管教方式,強調當幼兒們年紀還小,左腦的語言與抽象邏輯尚未發展成熟前,他們依存的是右腦掌管的片段下的情感式體驗,因此使用成人習慣的邏輯和語言來進行管教基本上是個平行的對話--成人無法了解孩子,孩子仍然停留在右腦的情緒體驗裡,無法進入思考,彼此都感到非常挫折 !因此,Dr. Siegel建議任何的管教都應該在孩子的情緒相遇,才能破除這樣平行式的情境,開始有真正的交集。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他提到我們的腦部除了左腦與右腦外,還有上半部和下半部之分,所謂的下半部就像是腦部的一樓,指的是從腦幹到我們鼻梁高度的腦部,在腦部研究中,我們知道這個部分的腦(例如杏仁核等)負責的是比較"初始化"的任務與基本的生存功能,例如在我們生氣的時候,身體發熱臉部漲紅等反應都是因為一樓的腦部,以憤怒或是恐懼等強烈情感來確保我們的存活。腦部的二樓 (例如前額葉皮質區)就像是個圖書館幫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事情的真相,二樓的腦部掌管所有高階複雜的問題解決。思考,想像與計劃等等都是二樓的主要功能。

情緒教養的一大目標就是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預想自己行為的後果,並且能夠同理自己行為可能為他人帶來甚麼感受,換言之,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從一樓區開始建立起往二樓的階梯,因為當兩層樓一起整合時,那是身心整合的平衡狀態--我們可以覺知道自己的情緒,卻不會被困在情緒裡無法進入思考! Dr. Siegel鼓勵我們認清一二樓的整合是個長期建設的過程,若一切順利,大約在二十歲左右可能達到整合,這表示在小時候,孩子們通往二樓的能力還不穩定。那甚麼樣的教養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通往二樓的階梯呢?

在這裡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相信爸媽或多或少都曾有帶幼兒們去餐廳吃飯,寶貝們卻不想吃的狀況。當大人開始聊天時,不想吃飯的三歲寶貝開始敲自己的盤子,發出噪音,或是想要跑來跑去。有經驗的爸媽都知道要準備: 1. 幾個寶貝喜歡的玩具 2. 或是要求餐廳預約一個僻靜的角落,讓寶貝可以稍微活動又不至於打擾到其他客人。

當寶貝不想吃開始顯出煩躁時,你可以先以連結右腦情感的方式讓他明白你理解他--"你看起來很生氣,媽媽猜你好像不太喜歡今天的飯菜,我知道你很想下來玩了,不然你告訴我你應該再吃幾口才能有力氣玩到下午 (下午很久喔!),吃完你決定的幾口就可以下來玩。" 如果寶貝沒有任何概念,也回答不出來,我會建議 "因為你的身體一直在長大,不然你現在幾歲就再吃幾口,你覺得怎麼樣?" 這個時候你一方面調整自己的期待 (今天不會是個全部吃光光的日子),一方面給他一點時間思考。

很多時候為了快一點讓你允許他下來玩,他自己的決定會比我們預期的好 (數不清有多少次,我的孩子們自己決定吃幾口後幾乎是全部吃完,讓我們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但是這個過程就是連結一樓和二樓的示範,我們讀到了他的情緒,我們跟他們一起經驗這個情緒,指出他面臨的衝突點,然後引導他們思考做出可以解決衝突的決定。千萬不要小看這樣簡單的練習,每一次的成功,他的腦部階梯就更茁壯一點,邁向一樓和二樓的整合!

Siegel, D. & Bryson, T. (2011) The Whole Brain Child--Revolutionary strategies to Nurture your Child's Developing Mind, Mind your Brain, Inc. pp. 37-5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