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4, 2015

嬰幼兒的學習--遊戲的重要性

上一篇文章談到促進手足相處時可以幫助他們玩在一起,因此,順著這個脈絡,我想來談談關於“遊戲”對寶貝的重要性。身為父母,面對坊間許多全腦開發,皮質檢定,嬰幼兒親子課程的宣傳,我們不免陷入重重困惑--到底嬰幼兒們該在何時開始學習?到底該讓他們學習什麼?其實不管是學習音樂或體能等等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0-3歲嬰幼兒最好的學習心理環境有下列幾個條件:

1. 關係取向: 再好的老師在這個年齡層其實都比不上寶貝最愛的爸媽或主要照顧者,只要和爸媽在一起時感覺正向溫暖,雙方一起經驗的事情對寶貝來說都會是有趣的學習。若寶貝的爸媽沒有參與學習,寶貝們必須和自己互動的這個成人有安全的關係,才能把注意力放在大人希望他放的事物上。

2. 過程能夠引發情感的學習: 神經生理的研究中,發現孩子經驗到新奇,有趣,或是好奇等這些強烈情感時,會引發賀爾蒙的分泌加速腦神經的突觸連結,建立迴路,加速孩子的腦部學習,因此遊戲可以說是最能幫助嬰幼兒學習的方式。

3. 自我情緒的調節能力: 跟大人一樣,當寶貝的情緒不平穩時,他很難靜下心來,因此, 在所謂的"學習"之前,依附關係提供了共同調節,換句話說,因為跟你的深厚情感,寶寶在有壓力情緒不穩定時,你可以安撫他幫助他們的情緒維持平穩的基準,讓他們能夠準備好以互動的方式經驗自己的學習。

為什麼說遊戲是最好的學習呢?最近我讀了一篇很有名美國小兒科協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論文談到孩子的自由遊戲(free play) 對發展的重要性。其中談到玩手機或是電動,和一般的自由遊戲的不同時,小兒科醫師認為這些電子產品提供的是一個被動的遊戲,孩子在這些遊戲裡無法主動創造和想像他只能因應,雖然這提供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但是人類進步來源的創造力卻無法在這些電子遊戲中被培養出來。而自由遊戲不一樣,如果妳觀察過幼稚園的孩子甚至是小一小二的孩子玩,你就可以觀察到他們是如何不斷創造新的玩法,如何在社交團體裡以互動與分享的方式一起玩。

遊戲促進認知,情感,心理,社交等全面性的發展,在遊戲中,幼兒們整合自己發展上獲得的所有技巧,包括語言動作或是認知在遊戲情境中,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我曾經有個臨床督導說:“孩子們遊戲的時候其實是在工作”,這句話的意思是孩子將他觀察到的與理解到的世界,藉由遊戲來進行整合慢慢內化至他的認知與心理裡。在自由遊戲裡,他可以創造,他可以想像,可以經驗,可以發掘,他可以有更多和成人或是其他同儕的社交經驗。在心理層面,遊戲,尤其是假扮遊戲,還提供了一個心理補償--藉由演出不同角色,孩子可以不只是孩子,孩子可以化身為他想像的不同角色,在這些角色中內化社會對這些角色的期待與這些角色的抽象意義。

猶有甚者在生活中身為幼兒開始被規範被限制的挫折與負面情緒,都可以透過遊戲來讓他們得到心靈上的平衡。因此遊戲有催化寶貝發展的重要意義!如果爸媽們想問三歲以前最重要的整體發展任務,除了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以外我想會是在自然情境下跟自己信任的成人進行互動,以遊戲的方式來表達理解自己認識與想像的世界!

Ginsburg, K.R., The Importan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s. Pediatrics, Jan 119(1): 182-9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