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0, 2014

從視覺發展談依附與全面發展

或許你還不知道,寶寶們在剛出生時視覺與腦部發展尚未成熟,大腦無法處理視覺刺激與色調相近的顏色,所以寶寶是個大近視,也比較偏好黑與白。他們只能看到很近的事物,距離大約是20-30公分。大概就是媽媽哺乳時,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的距離。寶寶的凝視和成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會鎖定他們的視線,他們無法像其他大孩子可以任意的移動目光。大約要到寶寶六到八個月大時,他的腦部發展所能協調的視覺能力才會跟我們差不多,這樣不同的設計,你想過是為什麼嗎 ?

人類是高度依賴彼此的群居性動物,這是為什麼我們發展出這麼多複雜的社會系統與文化,以自然法則來看,社交性的能力是演化留下來最適合我們生存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社交情緒發展與心理健康應該要更受到重視的原因)。嬰幼兒是人類中最脆弱的族群,因此,他們的"設計"一定是朝吸引照顧者的方向進行,讓他們能夠可以獲得爸媽排外與獨有的注意力,讓他們專注在被照顧的經驗裡,確保他們能夠存活下來。

視覺的發展就是一例--在新生兒階段,還在發展中的大腦與視覺能力,確保他們可以聚集焦點在照顧他們的照顧者臉上。爸媽表情的喜怒哀樂與日常照顧 (daily handling) 時傳達的情感,幫助他們努力認識他們的照顧者,誘發照顧者給予他們更多的注意力。所以在寶寶清醒時多看看他,對他說話或微笑可以給他更多的發展刺激。第兩個月時,寶寶的視覺發展到已經可以追隨小範圍慢一點的移動,所以當寶寶白天有較多的清醒時間時,開始跟他玩搖鈴,講黑白的寶寶書給他看,都是不錯的互動方式。

寶寶在兩個月後,爸媽跟寶寶用娃娃音講話時,寶寶會看著爸媽努力地發出聲音 (cooing)來回應,爸媽對他微笑時,他也會對爸媽微笑,這些可愛的反應鼓勵了爸媽繼續大量跟他互動。這樣來來回回的默契幫助爸媽和寶寶建立相愛的親密感覺,彷彿沒有別人存在似的,這個親密的感覺促進了依附關係。當寶寶在足夠好的照顧環境成長時,豐富的互動幫助寶寶在七八個月前就可以讀懂爸媽表情的意義。研究顯示在八個月左右,寶寶可以觀察爸媽的表情來理解恐懼,快樂與生氣等明顯的情緒,這個重要的貢獻在於腦部發展不只解讀視覺的刺激,還包括了認知的發展--解讀爸媽的情感狀態。

在社交與情感發展上,寶寶這樣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為當寶寶開始探索行為時,他依循自己的衝動性,沒有危險的概念,爸媽在危急情況下將他或物體移除時讓寶寶經驗到挫折,這些挫折促發他開始建立"社會參照"的能力--在滿一歲前後,寶寶結合視覺與身體語言,開始了"指認" (pointing)與"社會參照" (social referencing) 。

在認知的發展上,這兩件事代表著重要的里程碑--寶寶理解自己的內在有個心智,媽媽也有一個心智,白話地來說就是 "我想要的或許跟你不一樣"。當寶寶指著一個東西時,他認知著: 1. 我對那個東西有興趣,2. 我想讓你知道我對那個東西有興趣,3. 請幫我更靠近那個東西。

當寶寶社會參照時,這個當下他在參照爸媽給他的線索,讓自己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你和寶寶看到一個新的物體時,他不確定這是甚麼,他會看看你的表情--是一個鼓勵的笑容呢,或是一個驚訝的表情呢,甚至是嚴肅不許他碰的表情等等,參照媽媽的表情幫助他解碼自己應該如何跟這個新奇的物體互動,幫助他避開危險的情境。有默契地社會參照是安全依附關係的佐證,因為忽略或是不恰當的親子關係無法促發社會參照的能力,寶寶會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衝動性裡。

但是社會參照不代表在爸媽給他一個嚴肅禁止的表情,寶寶就一定會停止探索,因為在這個發展階段,他們的學習就是依靠經驗與探索而來,因此理解探索行為對寶寶發展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