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8, 2015

關於幼兒的, 性別認同

許多爸媽對於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有著刻板的想法--女生比較早開始學會講話; 好靜不好動; 喜歡玩洋娃娃或是家家酒; 對於情緒比較敏感等等. 而男生比較好動; 運動神經發達; 喜歡玩車子或火車; 對於他人的情緒不若女孩子敏感; 但是生氣起來比較容易以肢體的方式攻擊他人等等. 這些刻板印象到底有多少是先天基因或是生理上賀爾蒙的影響, 還是後天帶養環境造成的呢?看了一些在美國發表的親職文章, 發現針對這個議題, 可以分為兩大類的探討--第一類是大力呼籲幼兒的發展不應該陷入性別的窠臼, 爸媽不要讓自己的刻板印象影響帶養不同性別的方式; 另一類是告訴大眾不管爸媽再怎麼努力, 影響性別的基因與賀爾蒙仍然會深切地反應在孩子的行為以及喜好上面.

這些文章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感覺相當的”非黑即白“, 其實, 若以親子工作的經驗以及對發展的認識來說, 性別的議題其實和“理解“以及”尊重”很有關係, 也就是說, 當孩子的生命經驗裡有足夠的接觸, 爸媽也能夠引導他們做許多的觀察, 當他最終確立自己性別的認同時, 他不會對異性有著困惑或是嫌惡. 如果他能夠觀察到到異性的特質, 加以欣賞或是合作, 那就會是我們更樂見的!

身為爸媽, 我認為健康帶養的目標是提供豐富刺激的生活環境(不只有硬體的玩具擺設, 還包括軟體的親子情感交流與互動) 如果這是我們同意的前提, 當然我們不會局限跟孩子玩屬於他們性別的玩具, 而是會嚐試不同的遊戲或活動, 但是逐漸地, 足夠好的爸媽會觀察到孩子有自己的偏好 (其實我們選擇跟孩子玩的遊戲時也會有屬於我們的偏好), 如果這些偏好是非常性別取向地, 我們會尊重他們的選擇, 而不是想用力將他們留在兩個性別的遊戲裡. 我們必須體認到兩性本來就不同, 但是各有特點而且相輔相成. 在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就可以從生活經驗中, 帶著他們觀察兩性的不同特質, 跟他們一起讚賞這些特質的長處, 讓他們學習認同這些屬於男生或是女生的特質.

有的爸媽會擔心地說, "我家有男有女, 如果照他們開始固著的性別去向發展下去, 很快的, 我擔心, 即使年紀相近, 他們會無法一起玩, 他們不一起玩, 我就會像兩頭馬車分頭跑一樣, 顧得很累“ 若是這樣, 我會鼓勵爸媽嚐試當兩個孩子遊戲的協調者, 用一般的生活邏輯來連結兩人不同的遊戲主題. 例如, 姐姐在玩煮菜, 弟弟在玩小車子, 兩個人並沒有任何交集, 這時候我會跟他們一起進入假扮, 對姐姐說"我們該去買菜了, 我們來請弟弟載我們去買菜”, 然後招呼弟弟選一台車來載我們, 在一起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請姐姐和弟弟討論要去哪一家超市買, 車子是不是可以開快一點或慢一點等等, 製造機會, 讓雙方以不同性別為出發點的平行遊戲, 開始有小小的交集. 這些“一起和諧地玩”的經驗是幫助他們學會尊重對方的第一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這樣擴展他們遊戲的方法下, 弟弟對屬於女生的扮家家酒, 不會太過陌生, 姐姐對於弟弟著迷的車子也可以開始有更深入的認識, 於是他們會有比較多的互動.

所以針對性別認同, 爸媽的帶養可以著重哪些方向呢?
1. 關於情緒--情感的認識和辨認, 男女的需求皆然, 真正的情感成熟的人不是感覺不到或是不去感覺, 而是能夠在不同情感的衝突中找到平衡, 維持自己內在的平靜. 所以不管男女, 爸媽都可以嚐試告訴幼兒他當下的情感經歷, 幫助他命名自己的情緒, 嚐試不同處理情感的方法.

2. 關於遊戲或玩具的選擇--如上述例子, 在他逐漸形成的偏好中, 嚐試混入不同性別偏好的遊戲方向, 讓他的生活經驗更豐富.

3. 肢體活動--不管男或女, 在幼兒期, 爸媽可以提供許多跑跳或是肢體移動的環境, 不管是傍晚去公園玩或是帶去室內的親子遊戲場, 就算是氣質比較安靜的孩子, 多動多跑跳絕對對身體的協調, 或健康體質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4. 肢體上的攻擊--不管男或女, 幼兒期都容易渡過一段用肢體宣洩負面情緒的階段. 家有兩個以上幼兒的爸媽更容易面臨這樣的狀況. 咬人, 打人, 拳打腳踢或是滾在地上哭...這些都是很常見, 很容易讓成人無法招架的情況. 嚐試觀察孩子在憤怒什麼, 圈出一個安全的範圍, 不要讓他們繼續傷害自己或是傷害別人, 例如允許他在軟墊上滾來滾去發脾氣, 但是在旁邊陪伴他, 一邊告訴他他怎麼了.  一邊以自己一致的反應讓他明白這些行為因為不是社會規範下允許的行為, 因此無法讓他拿到自己要的結果.

5. 語言發展--不管男女如何在先天上可能有別, 爸媽持續不斷讀故事或是對寶貝說話, 進行互動, 就可以幫助他們語言發展.

6. 大小便訓練--不管研究如何顯示在這件事上, 男生平均比女生慢半年, 我們還是可以在兩歲到兩歲半間開始讓寶貝們熟悉小馬桶. 邊玩邊試試看坐馬桶, 大小便的訓練會需要寶貝覺得有需求,  才會開始有動機, 寶貝通常會一些線索來告訴你也許他的身體已經準備好進行這件事了, 例如: 會自己想把尿布撕開, 尿布至少有兩小時是乾的(膀胱控制能力的成熟), 自己會找個角落蹲著大號等等.

對爸媽來說, 男生和女生的行為呈現或許有不同的差異, 但是不管男生還是女生, 他們都有一樣的情感需求--希望被愛被理解, 需要被尊重也需要被引導. 在教養的路上, 如果我們能夠教會他們欣賞不同性別的特質, 支持他們選擇認同的特質, 他們就可以發展出健康的性別觀, 逐漸成長茁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