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5, 2015

嬰幼兒攻擊行為底下的發展意圖

有好幾週沒有回來寫幼兒了, 最近一起工作的一個家庭在手足之間有著嚴重的攻擊行為, 讓我想寫關於攻擊行為在生命的初始可能有的發展意義. 如果你持續地閱讀我寫的文章, 相信你大概記得曾有幾篇文章敘述了爸媽對攻擊行為的解讀如何影響教養的方式, 爸媽回應的方式也會影響孩子是否繼續這樣的模式. 希望你也瞭解到爸媽應該嚐試思考攻擊行為底下的情感意涵, 針對這個情感來教養才能根本遞解決攻擊行為 (例如打弟弟是因為忌妒弟弟, 所以要處理這個攻擊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處理孩子的忌妒感). 由於被攻擊時, 我們自然會感到生氣或受傷, 因此確定寶貝是否真的有攻擊的意圖(而不是攻擊的行為)就顯得很重要了. 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要跟爸媽們一起想想嬰幼兒在不同年齡可能呈現的"攻擊行為"底下的發展意圖.

攻擊行為在零到12個月大的寶寶--“我想要探索...“

在這個年紀, 寶寶不會組織念頭來有意圖地傷害或攻擊他們愛的爸媽或是照顧者, 比較有可能的是在這個年紀, 寶寶以觸覺與許多動作來探索世界, 他們可能會咬, 嚐, 揮舞著手臂, 興奮地抓去或捏取, 拉成人的頭髮或搶眼鏡等等, 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經驗到“好奇”與“興趣”想要探索世界. 有的時候, 在表達自己意圖時, 由於動作協調度不夠也有可能做出些不精準的動作而讓在旁邊的大人感覺疼痛, 這些所謂的“攻擊行為”底下的發展意圖其實是"我想要探索..."

攻擊行為在第二年--”我只會用行動來表達我的情感...“

幼兒們因為第二年動作技能的增進, 我們會開始發現有些氣質比較緊湊的幼兒們在一歲半之後開始有所謂的"攻擊行為", 例如打人, 咬人或是搶玩具等等. 你說這些是很清楚的攻擊行為, 我可以觀察到因為我把他的玩具拿走, 所以他咬了我一大口. 這的確是攻擊行為, 但是這個行為下有個很清楚的發展意圖--兩歲的幼兒們只會行動來表達他內心龐大的情感!由於語言的學習才剛剛開始, 幼兒們無法在挫折的情緒裡有能力組織想法, 結合語言來說出“因為姐姐拿走我的玩具, 我很生氣, 所以請媽媽幫我拿回來“, 很常見的是他以行動來表達, 於是你會看到一個兩歲的小娃兒突然把一個積木丟向姐姐.

你會說這個例子還是有一個很清楚的攻擊意圖, 我們需要處理, 我完全同意. 但是我們的處理會希望可以幫助他瞭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 (他內在的情緒經驗是什麼, 引發了他的行為), 等他情緒平復一點才開始示範或引導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的情緒. 如果我們的親職處理跟他的行為或是情緒無法對應, 例如他丟積木, 我們就把他所有的積木收起來. 他會很難連結情緒和事件的關連, 或許他會記得丟東西, 這個東西就會不見不能玩, 但是, 這和引導他學會處理自己的憤怒還是沒有太大幫助.(不能丟東西我就咬人, 因為我需要宣洩我的憤怒!)

所以如果我們看到了來龍去脈, 我們會把他帶到旁邊, 用映射式的方式回應他"你的東西被拿走你很生氣, 你想拿回你的東西, 所以向姐姐丟積木", 這個陳述對應了他的內在情緒經驗, 因此讓他感到被理解被同理, 當我們感覺被理解, 自然不用繼續武裝自己. 所以, 當他情緒平穩一點, 你會開始教他對與錯, 教他如何表達.

攻擊行為在第三年--"我還需要更多的練習與學習..."

當幼兒們的口語越來越進步, 照顧者對孩子的期待容易受影響, 因此大人通常會開始希望孩子可以用成人口語的方式表達情緒. 這個年紀的攻擊行為其實更容易引發爸媽負面的感受, 一方面孩子更大了, 於是他的攻擊所帶來的疼痛感或是破壞力更大了, 另外一方面, 明明幼兒們都可以口述自己給他的規矩, 為什麼在情緒的當下, 他就是直接攻擊呢?此外, 孩子越來越大, 爸媽要承擔的社會眼光越來越嚴苛, 因此當幼兒在公眾場合攻擊時, 通常會讓爸媽們有強烈的負面感覺, 會希望趕快地"矯治“他們的行為.

其實, 在發展上, 兩歲多的幼兒可能已經有相當好的語言能力可以表達, 但是對於衝動性的自我控制, 或是在情緒來臨時還能維持思考的能力都還是相當薄弱的 (有些成人不也是如此?), 我們不妨把這個時期想成是個過渡時期--語言跑的較前面, 但是自我控制與表達情感的能力還在後面追. 因此這個階段的攻擊行為底下的發展意義就是他們還需要練習, 練習體認自己的情緒, 學習用成人可以接受的不同方式表達, 這樣的能力絕對不會憑空而來, 這是帶養者不厭其煩, 一再努力幫助他定義他內在情感經驗或是映射他當下的情感狀態慢慢地培養起來的. 在處理這個時期的攻擊行為時, 照顧者維持自己情緒的平穩是最重要的!

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 坊間有許多親職文章都有很好的建議. 這篇文章想強調的是在處理因應之前, 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理解來幫助我們, 不在那個當下, 被那些急促湧來的負面感受遮蔽了我們對孩子的愛. 觀察在理解中永遠是最重要的一步, 當我們能夠花時間去讀孩子的非語言和語言時, 我們就更能思考並理解孩子說不出口的龐大情緒.

請記得這些不同年齡層攻擊行為下的發展意圖, 在這個理解之下觀察孩子在攻擊裡真正要對我們說得是什麼, 然後勇敢地面對他們這些強烈的情感渴求. 在和你的共同經歷裡, 孩子們慢慢地會學習到他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表達負面感受. 所以不會是因為怕被你處罰, 不是是因為怕你不再愛他, 他學到的是他真正理解自己怎麼了, 以有邏輯的陳述來尋求協助, 讓他體認到自己可以長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