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了子宮內吵雜的噓聲,接下來我們要來想想對胎兒而言還有哪種刺激是在母體一直不斷存在的--孕媽咪白天會有許多移動,任何姿勢的改變對於胎兒來講都提供了一種移動的感受,所以移動是他們熟悉,可以幫助他們被安撫下來的方式。
在部落格介紹這些不同的安撫方法並不希望爸媽焦慮地一直換方式,因為臨床工作裡,有時會看到焦慮或疲倦的爸媽,一看到其中一種方式無效,馬上換另一種,一直切換讓自己越來越挫折。雖然你做著安撫他的事,但是嬰兒們感覺到的是你抱他時的僵直與焦慮,這樣衝突的經驗(一方面他的身體感覺到熟悉的感官刺激,但一方面他感覺到你傳達的緊繃情緒),是無法像一致的經驗般很快地將他安撫下來。因此,在介紹第四種安撫方法前,我想要強調,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爸媽的照顧與安撫所能傳達的穩定情感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寫的這些安撫方式都只是希望幫助你達到安全依附關係前可以運用的不同技巧而已。
所以你會問那每種方式要嚐試多久?無效時要堅持多久才換方式安撫?其實要給你答案對我而言是比做臨床工作還大的挑戰!因為我不知道你的人格特質,也不知道你的寶寶先天氣質。但是,關於爸媽要堅持安撫多久,也許我可以提供一個建議:我們可以找到自己能忍受的時間門檻,舉我自己為例子,在帶養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忍受門檻是四十分鐘左右,這表示平靜地處理一個尖叫哭鬧的嬰兒,我只能做到四十分鐘,快到四十分鐘時,我會開始感覺到自己有情緒上升,這時我必須把孩子放下,出去喘口氣或是找替手。清明的思緒和邏輯也可以幫上忙--告訴自己,花幾周的時間找到寶寶喜歡的安撫方式,雖然一開始會很辛苦,但是等到找到時,這些困難的時刻就會過去,所以這樣精力的投注是值得的!
回到Dr. Karp提倡的第四個安撫方式--"有韻律地搖動",對於這個安撫我們並不陌生,就像以前嬰兒睡的搖籃,較大的孩子喜歡盪鞦韆,成人喜歡坐搖椅一樣,這樣規律性的搖動所帶來的安撫根源自當我們還是胎兒的經驗,這些搖動的感官經驗可以觸動寶寶耳朵內的移動偵測系統,帶給他平靜與被安撫的感受。他提到其中一種安撫姿勢叫 "奶昔搖搖" (不過需注意滿月以前,早產或是有低肌肉張力的寶寶都不適用這樣的搖搖):
1. 先包裹寶寶,然後將你的左手放在寶寶的下巴上像是安全帽上的帶子,然後將他往前傾一些,將右手放在他的屁股下用力將他直立地撐起來,他的身體應該微微前傾,你的姆指與另一邊的手指放鬆地圈住寶寶的臉。
2. 右手迅速地上下動,約一秒兩三下的搖動,擺動幅度不要大(約兩三公分即可)但是要夠快,就像是搖奶昔一般。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種安撫方式,也跟你一樣有相似的疑問--不是說不能搖晃寶寶嗎?這樣搖動的安撫會不會造成寶寶腦部發展的傷害?當然,Dr. Karp也提出了注意事項:
1. 搖動寶寶時你上下動得很快的動作,應該是很小的,所以寶寶的頭不會出現和身體不一致的晃動方向。
2. 寶寶的頭最多只能出現兩到三公分搖動,當爸媽有負面情緒時不應該搖動寶寶,免得失控成為搖晃嬰兒症候群,造成寶寶腦部的出血與永久傷害!
除了這個方式,還有以下的輔助工具可以拿來製造搖動的感覺,包括:
1. 嬰兒背巾或背帶
2. 嬰兒搖椅 (Dr. Karp提醒不要等到寶寶哭才將他放到搖椅,因為已經在大哭的寶寶很難被搖椅安撫,他建議還是要把他先抱起來安撫平靜了再放入搖椅)
3. 抱著寶寶坐搖椅
4. 開車載寶寶
5. 可以開微振動的嬰兒搖椅等等
如果你有個超級會哭鬧的寶寶,Dr. Karp建議一起使用上述四種S安撫方式--包裹寶寶,將他轉成側躺,在耳邊發出大聲的噓聲,然後使用奶昔抱抱來提供搖動的經驗,看看這些方式是否能讓他平靜下來。如上所述,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你安撫他時讓他感受到的穩定情感才是最重要的,這些安撫方式都只是希望幫助你達到安全依附關係,假以時日,因為這樣不斷地嚐試,你將成為最懂自己孩子的那個人,對於當爸媽,你也會開始累積自己的自信。
Karp, H (2002) 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 Chapter 11, Bantam Dell.
Photo from a report on Dr. Harp's soothing technique:
http://www.seattlepi.com/lifestyle/health/article/Shhh-UCLA-pediatrician-develops-the-Cuddle-1092657.php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