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吵的噪音(例如孕媽咪走過施工的工地),他們最常經驗到的是持續不斷很有規律,大聲的"噓"(Shhhh)的聲音,其實我們做超音波檢查時都聽過這個吵雜的聲音。這是一波波流動到孕媽咪子宮的血液發出的聲音,到底這個聲音有多大聲呢? 在1970年代有實驗將麥克風裝在生產中的子宮裡,發現這個噓的聲音居然可以比吸塵器的聲音還吵。
如果是這樣,相信你會問跟我第一次學到時一樣的問題--"這麼吵又是24小時放送,我們的寶寶聽力會不會受損?"其實在寶寶聽起來沒那麼地吵,因為寶寶的耳道與中耳都充滿了水,他的耳鼓還很厚,處理聽覺刺激還不是那麼有效能,這些聽覺上的尚未成熟會持續到他出生的幾個月後,因此在前幾個月,寶寶對於吵雜的聲響反應不會那麼敏感。
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寶寶出生後的震驚,從一個吵雜的環境變成一個沒有太多聲音的環境,這個他原本習慣的聲響突然不見了,難怪這樣的不習慣可能會讓他用哭來告訴這個世界"我想要那個聲音!"
所以該如何努力複製這個噓聲來安撫哭鬧的新生寶寶呢?
1. 將你的嘴靠近正在哭的寶寶的耳朵,你的嘴和他的耳朵約距離五到十公分的範圍。
2.開始發出規律的噓聲,請注意這不應該是溫柔的噓聲,而應該是聽起來甚至有些嚴厲的噓聲,你的噓聲在你聽來會比寶寶聽來還大聲。噓聲的音量應該要達到和寶寶哭聲差不多的音量。
有些爸媽覺得發出這樣的噓聲不是愛寶寶的表現,但是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我們只是在幫助寶寶找回那些熟悉的環境元素,讓他們的情緒可以平穩下來,因此這個聽起來嚴厲的噓聲在寶寶的生命經驗裡卻提供了溫暖的安撫。雖然我們發出了這樣的噓聲,寶寶的感官經驗還包括妳的擁抱和你熟悉的氣味。所以其它非口語傳達的情感寶寶還是感覺得到的。
3. 我們要提醒自己在規律的噓聲裡觀察寶寶的反應,隨著寶寶漸漸緩和下來的哭聲,這是他給我們的訊息,我們可以慢慢將這個噓聲變小。
Dr. Karp建議若家有腸絞痛寶寶(前四個月每天通常是黃昏時開始哭鬧,哭鬧可長達兩三個小時)的爸媽可能會面臨無法發出那麼久的噓聲,這時可能要借助一些輔助工具來發出這樣持續無意義的噪音,例如:
1. 播放模仿子宮內環境聲音的CD
2. 開任何發出無意義噪音的家電,例如吹風機或式吸塵器。如果你用的較吵雜的家電,你可以視寶寶平靜下來的程度將家電逐漸移開
3. 廁所抽風機發出的噪音
3. 沒有轉到任何電台的廣播,收音機會發持續不斷的沙沙聲
4. 開著水的水龍頭
每個寶寶需要的音量與噪音的型態都不一樣,有的爸媽讀到這可能會想這些方法真是有夠誇張。但是當爸媽之所以幫助我們成長,就是因為我們能夠不斷地摸索與調整。不是每個寶寶都會需要用到這些不同的安撫方法,但是我們有不同方法幫助他們情緒平穩下來,在當爸媽的前幾個月就會比較容易,我們也能比較享受當爸媽!
Karp, H. (2002) 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 Chapter 10, Bantam Dell.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