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提到幼兒們因為腦部的二樓還在建構中,因此容易以一樓的腦部區域來反應。在這個情況下,要如何開始幫助幼兒們建立同理心呢?首先,爸媽們需要體認同理心在人類演化的社群環境中是不可或缺的發展任務。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動物,除了智力與創造力以外就屬同理心最特別,有同理心的孩子日後的社交能力比較有彈性,較佳的社交適應能力也間接促成健康的人個發展。
因此,我們如何以幫助幼兒發展腦部二樓的策略開始幫助他們發展同理心呢?整合書中提到的策略有以下幾個方向:
1. 瞭解自己的期待是否合乎幼兒的發展年齡:例如期待一個兩歲半的幼兒和別的孩子分享玩具是很困難的,因為這個年紀的幼兒還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遊戲通常還是平行遊戲 (只就算是玩同一組玩具也還是各玩各的), 他們會需要我們引導去學習與理解分享的好處。因此爸媽的期待應該從分享調整為和平地平行遊戲(雖然這不表示你不能在這個年紀開始具體地教他們分享。
2. 幼兒們必須先有自己被同理的經驗:部落格最初提到的映射式思考就是在幫助爸媽學習讀懂孩子的情感,前面兩篇文章包括以右腦的角度在他的情緒風暴裡做連結,理解腦部的一樓仍然主導著幼兒們的反應等等都是提供同理時很好的幫助。
在建立同理心的過程中最重要是:運用日常生活他觀察的到的情境來告知或甚至是討論,例如當一個一歲大的幼兒在餐廳聽到別的小孩在哭,將自己正在做的事停頓下來,這個時候爸媽跟他說:「Baby怎麼哭了?可能是尿布濕濕不舒服或是肚子餓餓?」如果她轉過去觀察,你可以一邊敘述Baby的爸媽如何安撫這個Baby給幼兒聽,告訴他這個Baby可能的感受。情感的理解要從自己融入的情境中觀察才能做到。
Dr. Siegel針對因為幼兒行為問題而情緒完全被自己一樓腦部主導的爸媽給了幾個建議:當你自己覺得脾氣快要失控時,這是你身為爸媽成長的機會,因為你處理憤怒的方式是對寶貝的示範,所以當你感覺自己腦部的一樓在主控強烈的情緒時,你可以 1. 將自己從現場移除,喘口氣不是過分的事,2. 嘗試做些動作來改變自己身體的緊繃,例如跳動或是深呼吸 3.當你身體邊經驗這些動作時,嘗試爬樓梯到腦部的二樓,我的做法通常是自我對話,在心裡面和自己討論可以有哪些不同做法, 4. 最後快速地修復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當你較為平靜後回到孩子面前嘗試用映射性的方式和他互動,幫助他調節自我的情緒。
我想舉今天自己經驗的例子:當我接孩子上車後兩個孩子為了誰先扣安全帶將放在中間的大書包推來推去小吵架,我回過頭去剛好看到老二伸手打老大 (打人事件一年大概只會發生兩三次左右),外面下著大雨,需要趕時間回家煮飯,我感覺自己開始冒火,因為不能動手打人是親職管教中重要的議題。我瞪了他一眼,把車子再度停回停車格(這個危機值得停下手邊的計畫好好處理)在回停車子時,我緊握了方向盤,心裡閃過一個念頭是(打老二一下讓他記住不能打人),但是我邊停車邊問自己這樣做不是矛盾嗎?我不希望他打人自己卻打他,就算只有一下也會讓孩子困惑吧!等到我再把車子停好時,感覺比較冷靜了,回過頭我問了兩個人事情的經過,由於我的孩子們都已經上小學可以敘事,所以我很快地指出雙方各自需要改進的地方要求他們彼此道歉,然後我特別問了老二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他可以怎麼處理,於是因為他並沒有被我嚴厲的處罰所以情緒也平穩下來,開始思考最後他給了我兩個可以嘗試的處理方式,我回饋他並強調這些他自己想的方法很好。過了幾分鐘,我門三個人都平靜下來,於是我同理剛剛雙方面臨的挫折,氣氛一下輕鬆了起來,孩子們開始討論晚餐想吃什麼,他們開始機哩呱啦地報告自己在學校的一天。我們很快地修復了我們之間的連結。
我想爸媽示範腦部一樓和二樓的連結真是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和建立同理心很好的方式!
Dr. Siegel, D. (2010) The Whole-Brain Child--Revolutionary Strategies to Nurture Your Child's Developing Mind, Delacorte Press, pp 55-65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