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2, 2018

爸媽該跟幼兒分房(床)睡嗎?

在中秋時節大家一般想到的是團圓,但是今天很有趣地要來談一個分離的主題。前幾週,我做了一個親職諮詢,那對爸媽對於訓練幼兒如何搬進自己的房間自己睡有很熱烈的討論。因此,想寫一篇關於爸媽們都會考慮的何時該跟孩子分房睡,如果真要分房睡,應該要如何做,才能平順地幫助孩子獨立。

當我們上網搜尋國外相關的文章,我們會發現國外的家長大概在嬰幼兒期就會開始碰觸這個議題。不過在台灣,可能因為居住空間狹小,也可能因為親子關係界線較緊密,或是因為爸爸工作到很晚,媽媽就直接陪孩子睡(或是媽媽希望孩子陪她睡)等等原因。在台灣很多孩子甚至會跟爸媽同睡到小學年紀才會分房。

就像我之前一直強調的,親職是個常態分佈的合理範圍,因此哪個時間點做這件事沒有一個絕對。但是以孩子的發展心理來建議,最晚在前青春期之前(小學四五年級左右)就應該讓孩子跟爸媽分房睡。原因是因為孩子開始發育,進入青春期也會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隱私。這是每個家庭的不同決定。一方面,孩子大一點,對於分房睡比較不會抗拒,對他們也比較容易。但是另外一方面,以家庭動力來看,爸媽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和親密的時間來維持感情。所以每個家庭的決定或許都會不一樣。

所以,如果希望參照國外文化,在幼兒期就幫助孩子搬到自己房間睡,該注意哪些事呢?
1. 爸媽自己心理的預備:對孩子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分離,因此記得,跟學習任何新技能一樣「循序漸進」「觀察孩子可以承受的劑量」會是兩個很大的觀察指標。跟任何訓練一樣,爸媽也要告訴自己會累個幾個禮拜。因為孩子在學習克服自己的焦慮,一定會有許多的不安全感和測試。

2. 孩子有固定的就寢時間:當孩子的生理時鐘能夠被調整到習慣晚上八點半就寢,他可能在八點十分左右就會開始揉眼睛,感覺想睡。因此,想要孩子在自己房間睡,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孩子有固定的就寢時間。

3. 孩子已經有習慣的睡前常規:一個典型的睡前常規可能包括:「洗澡-按摩-吃小點心-刷牙-選故事-躺在床上-聽故事」在嘗試自己睡的同時,孩子需要有自己熟悉的流程來幫助自己感覺安全。有時候,因為孩子在抗拒睡覺,他會拖延或是抗拒睡前的常規,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觀察常規中他喜歡的部份來鼓勵他。例如他不想洗澡,我們可以跟他說「現在洗澡我們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吃小餅乾喔!」

4. 讓孩子參與準備:讓孩子參與一起裝飾自己的小床,讓孩子選擇要過幾天後試試第一次等等。

5. 在孩子經觸到的自然情境幫助孩子理解這是長大的一部份:例如去親戚家時,特別幫助孩子去看到堂兄姊自己的床或是房間。在類似的自然情境裡幫助孩子理解,這樣的分離會是長大的一部份。

6. 半夜的安撫方式:很多孩子願意嘗試自己睡,但是自己的焦慮以半夜驚醒的方式顯示出來。因此,許多爸媽的煩惱是,孩子的房間只有在上半夜使用到,下半夜孩子驚醒後來是爬回來大床跟自己擠,搞得大家都睡不好。關於這一點,我個人的做法是直接過去孩子的房間安撫他們。不管是抱起來安撫,或是握著手安撫,我沒有讓孩子再回到我們的大床,雖然這樣一開始幾週非常累,但是孩子慢慢就會習慣,自己可以在新房間被爸媽安撫,不一定要回到爸媽的房間。

7. 循序漸進地克服:在幫助孩子自己睡的過程,一開始我是先將小床移離開我們的大床一公尺,然後移到門邊,最後才是移到隔壁間。當他們習慣在隔壁間睡小床,才帶他們去買大床慶祝他們長大。這樣的過程至少花了一兩個月來完成。

8. 幫助他們明白夜晚的分離沒有讓他們失去你們的愛:每一次他們可以成功地接受新挑戰,第二天我會告訴他們,我看到他們很棒又長大了一些,然後給他們很多的親親抱抱,補償他們在晚上失去的一起睡的抱抱。幫助他們明白愛還是穩定地在那裡,不會因為晚上不一起睡而改變。

當爸媽的路上,孩子的每個里程碑都是我們摸索的過程。沒有絕對的對錯,在嘗試的過程,一定有些孩子就是比較容易接受,有些會花一些時間。不管如何,不要讓這樣的挫折讓你感覺自己做得不夠。重要的是知道他很幸運有你這樣用心的爸媽!

祝福大家全家團圓,中秋節都很快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