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寶寶的探索行為開始於幾個月大的抓取,隨著寶寶動作的增加,探索的範圍越來越大,配合著前面所述 (視覺發展那篇),在一歲左右,寶寶的心智已經可以發展出分享式的注意力,前面所提的指認 (pointing, 意指手指著新玩具要爸媽注意) 和社交參照 (social referencing, 意指在面對新事物時會先參考爸媽的臉部表情來決定自己要如何探索這個新物體) 都是很好的例子。那許多人會問了,到底我的寶寶是如何從這樣一個可愛又好奇的寶寶變成一個固執又喜歡唱反調的兩歲寶貝呢 ? 俗諺所謂的terrible two (糟糕的兩歲)或是 horrible three (可怕的三歲),到底孩子心智成長經歷了甚麼帶給父母這些磨難呢?
加州柏克萊大學的著名學者Dr. Alison Gopnik在1997年的研究,幫助我們對一歲和兩歲的心智發展差異有些領悟。她給了十五個月的幼兒和十八個月的幼兒試吃兩碗食物,一碗是生的花椰菜,一碗是小魚餅乾。可想而知,所有的孩子都比較喜歡吃小魚餅乾。實驗開始後,一個大人從碗中拿起一些花椰菜嚼得起勁,一邊說花椰菜真好吃。然後拿起另一邊的小魚餅乾,吃了一口馬上做出嫌惡的表情,對孩子說這個餅乾噁心不好吃。十五個月的幼兒會盯著這個大人,露出很困惑的表情,但是當大人問孩子,你可以選一個好吃的東西給我嗎? 十五個月大的幼兒選擇的是自己喜歡的小魚餅乾,這表示即使讓他觀察到大人的偏好和自己不同,他還是會傾向以自己的喜好來做選擇。反觀十八個月大的幼兒,雖然語言發展可能才剛開始,但是這個年紀的幼兒在被問到選一個好吃的東西時,都會選擇剛剛大人表演喜歡的花椰菜給大人吃。這個發現表示在一歲半時,大多數的幼兒已經能夠區分自己想要的和喜歡的可能跟對方不一樣。自己被要求的時候會以要求的那個人的觀點來提供答案。僅僅三個月的差距,幼兒的心智發展突飛猛進!
這個研究的貢獻在於告訴我們十五個月以前,雖然寶寶會觀察我們的表情,但是他內心的渴求仍然會主導他的行為,這是為什麼你在家仍然要跟著他,預防他碰觸危險的物體,甚至面對自己不斷重複提醒他或移除他的厭煩感覺。不過你要記得這些不厭其煩,累積下來的經驗是幫助他在一歲半時終於可以選擇適合對方心智答案的大功臣。
但是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一歲半到兩歲幼兒的行為呈現越來越多的挑戰性呢?比起十五個月的幼兒,他們不是應該理解我們不想要他們碰東碰西,為什麼他們有時候在要碰危險的東西前會好像故意地看著我們的反應呢?Dr. Gopnik在她的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棒的觀點,他認為一歲半以前,是新奇的物體本身很吸引寶寶去探索,一歲半以後,這些一再重複的物體,例如檯燈或是電線等等,早就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根本就不再新奇。寶貝的探索目標變成你,調皮不只是為了探索物體,而是為了觀察你給他的不同反應。我認為這跟社交情感的發展有關係,在社交情感的發展上,一歲半的幼兒在發展"自主",這個自主最基礎的觀察就是 "我要和你不一樣",於是幼兒們在和你的互動中不斷地測試自主的範圍,在追求自主的日常生活中幼兒經驗到許多自己的強烈情感與和你之間的情感衝突中,這些辛苦的時刻其實是在幫助他,開始更多複雜的感受與心智成長,例如在社群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發展--"同理心"與"同理行為" 在兩歲前後可以開始被觀察到 !
Alison Gopnik, Ph.D. et al (2001) 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what early learning tells us about the mind. Harper Inc. pp. 32-37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Monday, November 17, 201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