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親朋好友的推薦,有一些幫忙帶孫子的祖父母也開始讀我的部落格,於是透過親朋好友,他們給了些類似的回饋--「你寫得很好,但是我更想知道當我的孫子哭個不停的時候,我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對於這個部落格我期待自己提供的每一篇文章可以被想成是一個映射式的心理空間,在閱讀時幫助大家思考自己在帶養中如何傳遞正向溫暖的情感,增進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不過,我認為或許對這些代勞的長輩來說,他們壓力的樣貌是和爸媽不同的,孫子畢竟和自己的孩子不同,壓力有兩層來源--除了希望自己的幫忙讓孩子們無後顧之憂外,更希望把孫子帶養好,讓他們能吃會睡一晚大一吋。因此對於知識的獲取會更希望放在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
因此我找了幾本美國的暢銷書,準備接下來幾篇好好談談如何安撫嬰兒的哭鬧情緒,不過,在開始分享技巧前,有幾點我還是想再強調一次:
1. 在帶養關係中不要小看自己的人格特質對這個關係帶來的影響。當你嚐試建議的安撫技巧沒有幫助時,可以先想想自己安撫寶寶時傳達甚麼感覺給對方。
2. 在寶寶哭鬧時,如何運用和自我對話來幫助自己覺查到挫折或是情緒,需要的時候可以找替手,甚至先把寶寶放下喘口氣,千萬不要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還強迫自己進行安撫!
3. 你的最大挑戰是讀過這些建議候,開始和寶寶一起嚐試,找到最適合他的安撫方式,但你要記得每個寶寶偏好或是需要花的時間都不盡相同。
2002年在美國有一本橫掃市場的寶寶書,叫做 "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 ,這本書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資深小兒科醫師 Dr. Harvey karp寫的,主要是談如何安撫滿五個月前的哭鬧寶寶,當我去圖書館借書時,發現這本書依然十分暢銷,需要預約排隊才借的到,因此,我花了一些時間讀這本書,希望可以摘要出一些技巧來分享給大家。當年Dr. Karp提出來的新生兒其實需要第四個孕期的概念到現在還是廣被大眾支持。他認為以生理的成熟度來看(腦部或視覺等都是在出生後還繼續熟成中),寶寶其實應該需要多待在母體裡三個月,但是由於生理結構上媽媽無法產出過大的寶寶,因此為了能夠確保順產,大自然的演化法則讓寶寶在懷孕十月後就會被產出。
基於這個原因,Dr. Harp在這本暢銷書中提到五個"S"做法,希望照顧者在帶養上可以複製更多寶寶在子宮裡的經驗,來幫助他們引發自己內在的平穩反射 (calming reflex〉,讓他們可以停止哭鬧平靜下來--
1. Swaddling包裹新生兒
2. Side/ Stomach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可以將寶寶趴放或是側放,但是睡覺時還是要讓他們平躺,預防嬰兒猝死症
3. Shushing 背景噪音
4. Swinging 有節奏地搖著寶寶
5. Sucking 讓寶寶吸吮奶嘴,乳房或是自己的手指
接下來幾篇文章會詳細介紹這些5 S.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Monday, November 24, 201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