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無條件的愛」讓我深深著迷,因為這樣的愛最能在親子關係中被見證,這樣的愛也是爸媽能夠給予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每對爸媽都想給孩子這樣無條件的愛,爸媽也渴望在親子關係中經驗到被愛,但是怎麼給與,要如何做不會變成溺愛,要如何管教孩子,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積極又快樂?自己到底能不能是不是個足夠好的爸媽?這些問題常會若隱若現地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
當爸媽不簡單,因為我們要負責一個小小人的身心發展...
當爸媽不簡單,因為我們要給予愛又要兼顧規範...
當爸媽不簡單,因為寶寶成長路上會有不同的帶養挑戰...
當爸媽不簡單,因為我們要開始將爸媽的角色融入自我認同...
當爸媽不簡單,因為到成年為止,我們會持續地被依賴...
這個世上,沒有一件事簡單,就像蘋果掉下來原來是有地心引力的定律一樣,或許,當爸媽本來就不會簡單,因為在沒有任何正式的學習下,當爸媽這件事在做中學也是在錯中調整。但是,那並不表示當爸媽很難快樂或是很難放鬆去享受...
我是個嬰幼兒心理的臨床工作者,從已知的研究學習與專業經驗中,我們知道培養嬰幼兒心理健康最重視的環境就是爸媽的心理狀態,簡單地來說就是理解與處理自己的情緒,但是,這些不同的情緒又和爸媽理不理解寶貝的發展,與如何調整自己的親職技巧有關,因此,我希望透過這個部落格的分享和爸媽一起學習思考自我與寶貝情緒狀態的內在意義。我也希望藉由國外新知的分享,能夠齊備爸媽對照顧有更多的想法和做法。
在工作裡我見證過太多逐漸學習與磨練出來的親子之愛,在生命裡我經歷著和自己孩子之間無條件的愛,當爸媽是件很辛苦但是多麼美好的事!我相信所有爸媽都值得經驗和自己寶貝間這樣循環不斷的愛。我們需要的只是不斷地學習,學習理解自己,理解孩子,學習依照孩子的需求調整自己的帶養,學習理解家庭內流動的情感!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Sunday, September 14, 201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