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篇好文章, 想跟大家分享內容. 這篇談安全依附關係的文章(What is secure Attachment and Bonding?) 出處為與哈佛大學有合作的 www.HelpGuide.org . 文章談到許多爸媽把“bonding"(連結)以為就是“secure attachment" (安全依附),這篇文章澄清了這兩者的不同, 並且強調寶寶不只需要愛. 要能發展得好, 寶寶需要的是安全依附的連結, 而這樣依附的連結靠得是在互動中大量的情感交流.
我們已經讀了太多研究與文章告訴我們依附關係的重要性, 提倡爸媽們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顧與回應孩子之上. 但是一直到九零年代末期的腦科學相關研究實證與臨床的嬰幼兒心理將康服務中, 我們才明白安全依附其實不單純仰賴爸媽們很負責任地確保孩子基本需求被滿足.
事實上, 在我的工作見證過的親子帶養中, 確實看見有些非常認真當爸媽的人無法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這是為什麼呢?到底從知道要給寶寶愛, 到爸媽們給予愛的過程, 有哪個環節讓我們迷惑了?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孩子不只需要愛與照顧, 孩子還需要爸媽們很自然地情感交流, 尤其是非語言的情感交流, 在這些表情, 眼神, 肢體語言的互動中, 孩子知道爸媽如何在理解了他們, 讓他們感覺有價值, 感到安全. 翻譯成白話的親職帶養, 這代表什麼意思呢?這個意思是希望爸媽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當下這個時刻, 感受自己和孩子互動時的情感流動, 感受自己動作傳達了什麼樣的情感給孩子, 感受孩子們的行為想要告訴我們他正在經歷什麼樣的情感. 於是在互動的當下, 爸媽會放慢腳步, 聆聽寶寶, 對寶寶說話, 或是跟寶寶玩.
當我們說“連結”(bonding)時, 我們著重的是爸媽在照顧或是育兒中主動地投入(比較偏重爸媽主動去和孩子做連結). 而當我們說secure attachment安全依附時, 我們著重的是親子雙方在互動時刻當下自然流動的相互情感, 不見得要去想“我現在這樣做促發了他什麼樣的腦力開發”或是“我一定要怎麼做才能確保他發展健康”, 而是在互動當下的片刻, 爸媽觀察寶寶給的反應來持續增強彼此之間的互動或是休息. 因為爸媽在互動過程中, 不斷地觀察與理解寶寶的情感需要. 在過程中, 寶寶享受這樣互動, 讓爸媽也能放鬆, 讓自己的愛自然地傳達給寶寶.
昨天剛好看到一個很適合解釋這段文字的影片, 在這個讓人會心一笑的影片中, 爸爸和不到一歲的寶寶互相發出聲音, 彼此因為這個遊戲而開心不已. 以發展的角度, 寶寶每一次地都因為模仿爸爸的聲音促發了他語言發展與社交發展(觀察理解遊戲規則), 而爸爸好笑的樣子讓寶寶不斷地重複這個遊戲. 我相信這個爸爸在互動時, 一定沒有想著要如何促發孩子的發展, 而是很自然地享受這個當下.
在每天的生活與相處裡, 因為嬰幼兒們還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的成人都清楚並能自己處理自己的情緒), 因此他們高度地仰賴帶養他們的主要照顧者來跟他們一起度過這些負面的挫折, 憤怒, 或悲傷等等. 所以當成人無法承接寶寶的情緒時, 共同調節沒有發生, 於是寶寶就很難學習到情感的自我調節.
當然沒有一個爸媽可以在任何時候都有辦法維持平靜, 承接孩子的情感. 所以在這個當下, 建立安全依附關係中無可避免的重要事情就會是讓爸媽在自己情緒的當下, 可以暫時地離開整理自己的狀態, 以平穩的情緒回來面對自己孩子的情感風暴.
因為強調非語言表達的情感交流, 文章提到當我們想評估自己非語言的情感呈現時, 我們可以想想以下幾個狀態:
1.眼神交流:你如何由注視的眼神中傳達你對孩子的關注.
2.臉部的表情:當你的臉部表情是豐富的, 多樣的, 可以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以表情來進行互動. 但是如果孩子接受到的爸媽經常給他們嚴厲, 或是忽略的表情, 孩子們於是接收這些訊息, 開始變得沒有安全感.
3.說話的語調: 即使你的寶寶還很小, 無法理解你講的每個字. 但是他可以開始區別你的語調以及語氣, 從爸媽的語氣中, 他們可以感覺爸媽是否對自己有興趣, 是否正在關注自己.
4.觸摸與擁抱等肢體語言: 生氣時舉起孩子的擁抱與給愛時的溫暖擁抱絕對不一樣, 這些肢體語言讓孩子感覺出你如何看待他.
5.步調與緊湊度: 說話的速度, 動作移動的幅度與大小都能傳達不同的情感給孩子.
並不是要我們因為帶養孩子而改變自己, 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們的確能夠在日常和孩子的互動中, 觀察自己的口語與非口語的表達是否能夠傳達安全與親密感給孩子. 因為那是安全依附關係的里程碑.
我常在演講時說" 孩子在爸媽的眼中看見自己" , 但爸媽們何嘗不是在孩子的眼中看見自己當爸媽的樣子呢!因此偶爾在忙碌的日子裡想想自己的狀態, 或是在拍攝的親子影片中看看自己如何互動的樣子, 對爸媽們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原文網址:http://www.helpguide.org/articles/secure-attachment/what-is-secure-attachment-and-bonding.htm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Wednesday, July 13, 201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
很有感觸!
ReplyDelete謝謝老師的分享
怡君, 你們也可以跟寶寶拍互動影片跟大家分享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