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Thursday, August 26, 2021
Thursday, June 3, 2021
疫情下的社會工作
在疫情影響之下,直接服務的社會工作者為了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希望能夠更有彈性地以視訊或是電話的方式持續提供服務。由於我們和個案都可能因為家人被隔離,學校改成居家,無法出門工作等等狀況,引發焦慮與失落,可能產生睡眠問題,情緒問題或是之前的心理議題復發等等,因此我特別參閱了美國社會工作協會NASW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相關文章,摘要整理給所有還在崗位上的社工師,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在疫情困難時仍然堅持我們的服務熱誠!
疫情影響下,社工直接服務記得要:
1. 確保案主避免被過多的疫情資訊引發焦慮,承接案主的情緒波動。
2. 確保案主在居家或隔離情況下建立新的生活常規與結構。
3. 確保案主即使在居家時還是要注意好的生活習慣,營養與運動。
4. 若跟精障個案工作,協助案主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藥,不因為居家模式而中斷服藥。
疫情影響帶給社工的困難感覺:
1. 感覺自己無法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疫情讓工作變得更有風險或是更有限制,自己感覺無法好好做好社工的工作是正常的,此時,請記得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所有我們建議個案做的,我們自己也要去做,e.g. 營養,規律運動(爬樓梯也可以),還有充足睡眠。
2. 擔心自己的工作帶給家人感染風險:由於社工的專業需要接觸許多人,我們也會擔心自己是否會為家人帶來感染風險,此時,記得做好自我保護,例如:勤換口罩,戴防噴濺的眼罩或面罩,勤洗手,回到家馬上沖澡換衣服等等。如果家人不在身邊,記得要多跟同事們支持彼此。
3. 要如何安定自己的情緒狀態:3S—接受督導(Supervision),自我反思 (Self-Reflection),自我照顧 (Self Care) : e.g. 正念,瑜伽等等 。
4. 知道如何在疫情下協助個案,理解疫情相關資源,如何協助個案尋求資源協助,以及機構內部因應疫情蔓延的服務決議。
社工督導如何在疫情下調整管理:
1. 確保一線社工是安全的,評估區域風險是否維持接觸式的服務,為一線社工安全與社區安全倡議。
2. 確保一線社工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是穩定的,多提供支持與督導機會,因為疫情不會在短時間退散,這是一場長期抗戰。
3. 確保層級之間的溝通良好,調整或是輪替高低壓力的工作配置,社區或是偏鄉工作,記得讓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社工搭擋較有經驗的社工,可以有更多的支持。
4. 督導跟社工一樣都需要學會偵測自己的壓力狀況,確保一線社工知道如何求援,機構內和機構外的資源在哪裡。督導可以示範與分享自己如何做來引導一線社工。
社工在疫情下跟孩子工作應該注意事項:
1. 幫助孩子找到表達情緒的方式,不管是遊戲或是繪畫等創造的方式。能夠表達並被理解是情緒平穩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2. 越小的孩子越要幫助家庭不要把孩子送走。當因為生活狀態改變,家長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社工要幫助家長預備轉變,幫助孩子增加較多的安全感,社工可持續追蹤。
3. 維持居家結構與常規,建立新的常規活動,記得孩子需要互動式的注意力,可以建議照顧者將家務當作互動式活動,邀請孩子一起加入。
4. 當孩子感覺到壓力或是負面情緒定時,他們容易用行為或是情緒方式表達,希望獲得更多的安全依附感,這個時候,以孩子發展年齡可以對應的方式簡單解釋疫情帶來的變化和影響:(以下參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網頁建議):
a. 讓孩子問跟疫情相關問題與專注聆聽孩子。
b. 誠實以對:可以一起找答案或是誠實告知還沒有答案。
c. 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針對孩子對疫情的擔心聚焦在他們如何保護自己:e.g.好好洗手。
d. 提供保證:舉新聞的例子告知有很多醫護人員會幫忙保護大家,爸媽也會好好保護孩子。
e. 照顧好你自己:孩子的情緒會被大人感染,所以穩定自己的情緒就能幫助孩子穩定他的情緒。
f.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懷:居家生活有溫暖正向的互動孩子就能感覺到愛。
社工在疫情下跟成人工作:
1. 建立獨居者的支持系統
2. 給予個案清楚簡單的自我保護原則,運用圖片或是簡單的條列步驟幫助個案理解。如果案主能力不足,跟案主家人形成網絡,協助支持。
3. 協助案主的生活,幫助案主學些簡單的居家活動或是生活常規,例如:家務,運動,植栽,唱歌,或是居家活動等等。
4. 協助案主使用藥物能不因疫情而間斷。
社工在疫情下面臨的可能倫理議題,建議機構裡跟督導與團隊做討論:
1. 維持與案主的工作 (案主拒絕社工家訪必須改變工作型態)
2. 案主暫時搬遷 (因為居家工作而返回老家,不確定會多久,此時該如何持續服務)
3. 遠距提供服務的個案保密:如何確保案主有隱私空間不被干擾
4. 當我居家上班提供遠距諮詢或會談時,該如何維持個案保密
5. 擔心若之後改成遠距後如何完成新個案的評估
以上內容參閱與改寫自下面出處:
1. https://www.socialworkers.org/Practice/Infectious-Diseases/Coronavirus
2. https://www.nelp.org/publication/worker-safety-health-during-covid-19-pandemic-rights-resources/
3. https://www.unicef.org/coronavirus/how-talk-your-child-about-coronavirus-covid-19
4.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mental-health-considerations.pdf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