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足夠好的爸媽
如何在寶寶呱呱落地後開啟心理健康的帶養?如何可以當個足夠好的爸媽?如何對每天辛苦的帶養甘之如飴?以嬰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我希望分享概念與如何做,希望提供爸媽們理解如何帶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享受當足夠好的爸媽!
Thursday, August 26, 2021
Thursday, June 3, 2021
疫情下的社會工作
在疫情影響之下,直接服務的社會工作者為了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希望能夠更有彈性地以視訊或是電話的方式持續提供服務。由於我們和個案都可能因為家人被隔離,學校改成居家,無法出門工作等等狀況,引發焦慮與失落,可能產生睡眠問題,情緒問題或是之前的心理議題復發等等,因此我特別參閱了美國社會工作協會NASW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相關文章,摘要整理給所有還在崗位上的社工師,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在疫情困難時仍然堅持我們的服務熱誠!
疫情影響下,社工直接服務記得要:
1. 確保案主避免被過多的疫情資訊引發焦慮,承接案主的情緒波動。
2. 確保案主在居家或隔離情況下建立新的生活常規與結構。
3. 確保案主即使在居家時還是要注意好的生活習慣,營養與運動。
4. 若跟精障個案工作,協助案主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藥,不因為居家模式而中斷服藥。
疫情影響帶給社工的困難感覺:
1. 感覺自己無法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疫情讓工作變得更有風險或是更有限制,自己感覺無法好好做好社工的工作是正常的,此時,請記得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所有我們建議個案做的,我們自己也要去做,e.g. 營養,規律運動(爬樓梯也可以),還有充足睡眠。
2. 擔心自己的工作帶給家人感染風險:由於社工的專業需要接觸許多人,我們也會擔心自己是否會為家人帶來感染風險,此時,記得做好自我保護,例如:勤換口罩,戴防噴濺的眼罩或面罩,勤洗手,回到家馬上沖澡換衣服等等。如果家人不在身邊,記得要多跟同事們支持彼此。
3. 要如何安定自己的情緒狀態:3S—接受督導(Supervision),自我反思 (Self-Reflection),自我照顧 (Self Care) : e.g. 正念,瑜伽等等 。
4. 知道如何在疫情下協助個案,理解疫情相關資源,如何協助個案尋求資源協助,以及機構內部因應疫情蔓延的服務決議。
社工督導如何在疫情下調整管理:
1. 確保一線社工是安全的,評估區域風險是否維持接觸式的服務,為一線社工安全與社區安全倡議。
2. 確保一線社工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是穩定的,多提供支持與督導機會,因為疫情不會在短時間退散,這是一場長期抗戰。
3. 確保層級之間的溝通良好,調整或是輪替高低壓力的工作配置,社區或是偏鄉工作,記得讓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社工搭擋較有經驗的社工,可以有更多的支持。
4. 督導跟社工一樣都需要學會偵測自己的壓力狀況,確保一線社工知道如何求援,機構內和機構外的資源在哪裡。督導可以示範與分享自己如何做來引導一線社工。
社工在疫情下跟孩子工作應該注意事項:
1. 幫助孩子找到表達情緒的方式,不管是遊戲或是繪畫等創造的方式。能夠表達並被理解是情緒平穩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2. 越小的孩子越要幫助家庭不要把孩子送走。當因為生活狀態改變,家長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社工要幫助家長預備轉變,幫助孩子增加較多的安全感,社工可持續追蹤。
3. 維持居家結構與常規,建立新的常規活動,記得孩子需要互動式的注意力,可以建議照顧者將家務當作互動式活動,邀請孩子一起加入。
4. 當孩子感覺到壓力或是負面情緒定時,他們容易用行為或是情緒方式表達,希望獲得更多的安全依附感,這個時候,以孩子發展年齡可以對應的方式簡單解釋疫情帶來的變化和影響:(以下參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網頁建議):
a. 讓孩子問跟疫情相關問題與專注聆聽孩子。
b. 誠實以對:可以一起找答案或是誠實告知還沒有答案。
c. 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針對孩子對疫情的擔心聚焦在他們如何保護自己:e.g.好好洗手。
d. 提供保證:舉新聞的例子告知有很多醫護人員會幫忙保護大家,爸媽也會好好保護孩子。
e. 照顧好你自己:孩子的情緒會被大人感染,所以穩定自己的情緒就能幫助孩子穩定他的情緒。
f.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與關懷:居家生活有溫暖正向的互動孩子就能感覺到愛。
社工在疫情下跟成人工作:
1. 建立獨居者的支持系統
2. 給予個案清楚簡單的自我保護原則,運用圖片或是簡單的條列步驟幫助個案理解。如果案主能力不足,跟案主家人形成網絡,協助支持。
3. 協助案主的生活,幫助案主學些簡單的居家活動或是生活常規,例如:家務,運動,植栽,唱歌,或是居家活動等等。
4. 協助案主使用藥物能不因疫情而間斷。
社工在疫情下面臨的可能倫理議題,建議機構裡跟督導與團隊做討論:
1. 維持與案主的工作 (案主拒絕社工家訪必須改變工作型態)
2. 案主暫時搬遷 (因為居家工作而返回老家,不確定會多久,此時該如何持續服務)
3. 遠距提供服務的個案保密:如何確保案主有隱私空間不被干擾
4. 當我居家上班提供遠距諮詢或會談時,該如何維持個案保密
5. 擔心若之後改成遠距後如何完成新個案的評估
以上內容參閱與改寫自下面出處:
1. https://www.socialworkers.org/Practice/Infectious-Diseases/Coronavirus
2. https://www.nelp.org/publication/worker-safety-health-during-covid-19-pandemic-rights-resources/
3. https://www.unicef.org/coronavirus/how-talk-your-child-about-coronavirus-covid-19
4.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mental-health-considerations.pdf
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
Wednesday, February 12, 2020
從好文 “孩子懂自律,父母不焦慮”出發討論「自律」的培養
今天看到這篇好文章,分享給大家 (建議先閱讀這篇文章,再繼續閱讀我的實例分享):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5197
對於文章中如何將孩子的 "Must do" 轉成 ”want to do" 真的非常認同。我平常在學校服務,都會建議家長盡量幫助孩子看到自律先寫作業時,對自己的幫助是什麼(寫完功課時可以放心地放鬆去玩),此時孩子明白做這個抉擇為自己帶來的好處是什麼,自然就願意繼續下去。
算算從部落格開始就閱讀我文章的讀者,孩子們可能已經四五歲了。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在孩子小學一年級時幫助他們建立起“先寫作業再玩”的責任感與習慣,也就是如何幫助他們學到“want to do":
1. 開學第一週,孩子們第一次有作業。我讓他們先自己嘗試自己的時間表,然後從旁觀察他們自己的策略。
2. 孩子可能表達很想先去玩,不想寫作業。媽媽同理孩子感覺累,但以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生活中的責任可能是不喜歡但是必須去做的”,例如:媽媽很累不想洗碗,但是如果沒有洗會造成不方便或是髒亂。
3. 當下提議讓孩子做個實驗,以「固定上床時間」為界線,觀察嘗試哪種方式最能幫助自己:
a. 回家就盡量去玩,休息夠了才開始寫作業
b. 回家稍稍休息一下就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到睡前是自己的玩耍時間
c. 孩子也可以選擇寫十分鐘玩十分鐘,再寫十分鐘再玩十分鐘
4. 孩子們可以自己決定如何嘗試,我給他們一週的時間嘗試,週五晚上跟他們討論心得。唯一的規定是 8:30的上床時間不能延後,因為睡覺很重要。如果作業沒有寫完,也必須上床睡覺,他們自己必須明天承擔寫不完沒交作業的後果。
5. 我告訴他們寫作業時任何困難都可以問媽媽或是爸爸。
五天後我跟他們討論,他們一致認為希望先寫完作業再玩,因為他們覺得先玩時會一直擔心寫作業的時間不夠。其中一個甚至跟我說他玩一下就會看一下時鐘的數字,我也跟他們分享,雖然很累,但是做完該做的事,擁有自己時間的放鬆和自由可以選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很棒的事!
於是,孩子們寫作業的責任感花了兩週就建立起來了。這是良性的循環,因為有效率地做,他們就能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他們感覺放鬆快樂,更願意繼續下去。漸漸地內化成自律和自我效能。
希望用這個例子跟大家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從 “must do" 內化成 “want to do"
我想過程中某種程度的放手讓孩子去試, 讓孩子去觀察自己的感想,幫助他們選擇都是很重要的。雖然一開始或許很辛苦,但是在一開始就為自己做出抉擇的孩子反而讓爸媽們感覺更輕鬆,因為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如此。
祝福在2020還願意閱讀部落格文章的您們,全家健康快樂!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5197
對於文章中如何將孩子的 "Must do" 轉成 ”want to do" 真的非常認同。我平常在學校服務,都會建議家長盡量幫助孩子看到自律先寫作業時,對自己的幫助是什麼(寫完功課時可以放心地放鬆去玩),此時孩子明白做這個抉擇為自己帶來的好處是什麼,自然就願意繼續下去。
算算從部落格開始就閱讀我文章的讀者,孩子們可能已經四五歲了。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在孩子小學一年級時幫助他們建立起“先寫作業再玩”的責任感與習慣,也就是如何幫助他們學到“want to do":
1. 開學第一週,孩子們第一次有作業。我讓他們先自己嘗試自己的時間表,然後從旁觀察他們自己的策略。
2. 孩子可能表達很想先去玩,不想寫作業。媽媽同理孩子感覺累,但以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生活中的責任可能是不喜歡但是必須去做的”,例如:媽媽很累不想洗碗,但是如果沒有洗會造成不方便或是髒亂。
3. 當下提議讓孩子做個實驗,以「固定上床時間」為界線,觀察嘗試哪種方式最能幫助自己:
a. 回家就盡量去玩,休息夠了才開始寫作業
b. 回家稍稍休息一下就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到睡前是自己的玩耍時間
c. 孩子也可以選擇寫十分鐘玩十分鐘,再寫十分鐘再玩十分鐘
4. 孩子們可以自己決定如何嘗試,我給他們一週的時間嘗試,週五晚上跟他們討論心得。唯一的規定是 8:30的上床時間不能延後,因為睡覺很重要。如果作業沒有寫完,也必須上床睡覺,他們自己必須明天承擔寫不完沒交作業的後果。
5. 我告訴他們寫作業時任何困難都可以問媽媽或是爸爸。
五天後我跟他們討論,他們一致認為希望先寫完作業再玩,因為他們覺得先玩時會一直擔心寫作業的時間不夠。其中一個甚至跟我說他玩一下就會看一下時鐘的數字,我也跟他們分享,雖然很累,但是做完該做的事,擁有自己時間的放鬆和自由可以選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很棒的事!
於是,孩子們寫作業的責任感花了兩週就建立起來了。這是良性的循環,因為有效率地做,他們就能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他們感覺放鬆快樂,更願意繼續下去。漸漸地內化成自律和自我效能。
希望用這個例子跟大家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從 “must do" 內化成 “want to do"
我想過程中某種程度的放手讓孩子去試, 讓孩子去觀察自己的感想,幫助他們選擇都是很重要的。雖然一開始或許很辛苦,但是在一開始就為自己做出抉擇的孩子反而讓爸媽們感覺更輕鬆,因為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如此。
祝福在2020還願意閱讀部落格文章的您們,全家健康快樂!
Monday, December 9, 2019
手足新書資訊
寫完第一本書之後,一直有家長在詢問是否會寫幼兒心理學,後來卻決定寫了手足相處。我想或許是因為自己較晚生小孩,在老大七個月時,已經開始計劃生老二了。所以對我來說思考手足議題比幼兒教養議題更早,因此,推薦大家這本12/5已經出版的 “相親相愛不簡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100
如果您的身邊有爸媽已經在準備第二胎的來臨時,歡迎推薦他們從懷孕時培養孩子的好感情,讓未來的家庭氛圍輕鬆又甜蜜:)
12/18 晚上八點 會在親子天下平台和黃瑽寧醫師開直播談手足相處,歡迎大家收看!
12/27 新書分享講座會在親子天下Club, 歡迎大家過來交流!
如果您的身邊有爸媽已經在準備第二胎的來臨時,歡迎推薦他們從懷孕時培養孩子的好感情,讓未來的家庭氛圍輕鬆又甜蜜:)
12/18 晚上八點 會在親子天下平台和黃瑽寧醫師開直播談手足相處,歡迎大家收看!
12/27 新書分享講座會在親子天下Club, 歡迎大家過來交流!
謝謝大家的交流與支持!
Monday, November 4, 2019
小孩生氣怎麼辦?
今天在學校處理了一個低年級情緒障礙的孩子,剛好在閱讀愛兒學的文章時看到這篇好文, 希望跟大家分享!
https://love-parenting.com/what-to-do-when-kids-get-mad-10-tips-to-manage-the-anger/
十二月份親子天下出版社即將出版我的第二本書,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我自己也已經開始進行第三本書的書寫,因此部落格的部分以後即將以不定期的方式來分享文章,謝謝大家沒有忘記這個部落格,祝福大家健康快樂!
https://love-parenting.com/what-to-do-when-kids-get-mad-10-tips-to-manage-the-anger/
十二月份親子天下出版社即將出版我的第二本書,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我自己也已經開始進行第三本書的書寫,因此部落格的部分以後即將以不定期的方式來分享文章,謝謝大家沒有忘記這個部落格,祝福大家健康快樂!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
很多爸媽有個迷思,認為寶寶需要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裡。在我的臨床工作裡,一陣子我總會遇到當寶寶睡著時,媽媽自動切換成"氣音模式"繼續跟我對談,深怕吵醒孩子的狀況。其實,若讀一些相關書籍文章,我們會知道胎兒除了聽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當爸媽進行對話時)或是外在較...
-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知道有些寶寶每天可能會哭到四個小時,包括那些腹絞痛的寶寶 (colicky babies)。在每天四個小時的哭鬧裡包含了許多爸媽的筋疲力盡與複雜的情緒,這些寶寶,在臨床工作裡,我們稱呼他們為煩躁的哭鬧寶寶--fussy baby。 Dr. Wessel是美...
-
Dr. Karp在"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書中提到當新生寶寶哭鬧時,爸媽習慣抱著安撫他,讓他躺在我們的臂彎事實上對寶寶們來講就好像是被疼愛的同時也被捏疼了。為甚麼呢?因為寶寶在母體內熟悉的姿勢是蜷曲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嬰兒哭...